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法治 > 正文

整治骗购直播间,让老年人安全“触网”

杨璐嘉    2023-10-27 11:23:12    检察日报

随着“双十一”的临近,网络主播在直播间里演苦情戏,收割老年人的“剧本杀”卷土重来。在社交媒体上,接连有网友发文称,家里老人已“中招”,还有网友吐槽“退货的速度跟不上奶奶被骗的速度”(据10月26日中新经纬)。

老年人是互联网的重要用户群体,也是易受欺诈和诱导的群体。在多起老年人直播间被骗购事件中,一些主播在直播间内不直接带货,而是通过表演情景故事的形式,在某个时间点配合剧情推出一款商品,引诱观看直播的老年人下单。“299元一根的金条”“999元一串能治百病的佛珠”……虽然故事“假到离谱”,却仍然深深吸引着众多老年观众,他们深信直播间里的“爱恨情仇”,也笃定地买下各种产品。当家属发现问题并想要退货时,却发现难度极大,甚至无法联系上主播和相关直播平台。

上述事件曝光后,不少网友发出疑问:主播借用剧本带货是否涉嫌欺诈消费者?如果主播明知所售产品系假冒伪劣产品、“三无”产品等,仍对外进行销售,或是对商品夸大介绍、对价格虚假宣传的,在民事上其行为构成欺诈。根据民法典第148条规定,受欺诈方有权要求撤销交易。此外,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规定,网络主播售假行为应适用惩罚性赔偿责任,除退货外,还应当按照价款的3倍赔偿消费者受到的损失,同时消费者还可以要求政府主管部门根据产品质量法等相关规定对其予以行政处罚。如果主播销售金额高、受害者众多,则可能涉嫌诈骗罪,被害人可以到公安机关报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然而,破一案不如止一案。如何在回应老年人网络社交需求的同时,保障其合法权益?目前,相关部门已经关注到这类问题。2022年3月1日起施行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下称《规定》)明确,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向老年人提供服务的,应当保障老年人依法享有的权益,充分考虑老年人出行、就医、消费、办事等需求,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供智能化适老服务,依法开展涉电信网络诈骗信息的监测、识别和处置,便利老年人安全使用算法推荐服务。

直播间不是法外之地,针对“剧本杀”欺骗老年人乱象,需要直播平台和监管部门的持续整治。对于相关部门而言,要加强对网络平台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责任追究机制。对于直播平台而言,一方面,要监管平台主播、规范主播行为、审核主播资质等,不能再出现“一个主播申请200个账号,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现象;另一方面,要尽快落实上述《规定》,参考未成年人上网保护的思路,有针对性地对老年用户提供适老化网络服务,建立相应算法模型,对涉及财产、人身安全等内容应突出提醒,让老年人安全“触网”。若未尽到相关管理义务,平台就应对用户损失承担一定责任。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国正加速迈入老龄化社会,重视老年人的需求,研究如何更好地实现老年人的生活理想,引导他们正确使用网络,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是摆在全社会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江苏镇江:突出“专、精、尖” 确保全警执法能力提质增效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