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法治 > 正文

售票量失控,景区限流还从何谈起

柴春元    2023-10-24 09:20:41    检察日报

10月21日,有游客发帖称,四川巴中米仓山景区因接待超出负荷,导致部分游客夜晚滞留山上,引发关注。10月22日晚,米仓山景区公开发布致歉信称,10月21日该景区接待游客多达3万余人次,由于景区对此预判不足,导致运力保障不够充分,造成部分游客朋友候车时间较长,“对此我们深表歉意”(据10月23日红星新闻)。

“景区为什么不限流?”对游客的这条质疑,景区在致歉信中也有所回应:预判不足。由此可知,对于自己某一天究竟卖出了多少张门票,景区目前还缺乏准确的动态掌控,具体来多少人要靠“预判”。那么,某一天到底该不该限流并提前作出预案,景区也就很难准确判断了。这样一来,“当限流不限流”的情况今后还会不会再出现?让人心里没了底。

我国旅游法第45条明确规定,景区接待旅游者不得超过景区主管部门核定的最大承载量。景区应当公布最大承载量,制定和实施旅游者流量控制方案。可见,在必要时采取限流措施,是景区的法定义务。限流规定能否得到落实,不但关乎景区的长期健康发展,更关乎游客的旅游体验和人身安全,涉及社会公共利益,因此,对于限流等法律规定的落实情况,景区主管部门要进行监督。可现在,有的景区连自己究竟卖出了多少张门票都难以准确掌握,又如何保障限流措施的准确落地呢?

当前,部分景区难以准确掌握售票情况,与门票的销售方式有关。近年来,很多景区都在与网络平台合作,委托平台在网上售票。但不管销售方式如何创新,景区必须承担的法律责任不能落空。米仓山景区在致歉信中承诺,为表歉意,凡是购买了10月21日景区门票的游客,均可在一年内免费游玩一次。可这仅仅是对游客的歉意,对于自身违反旅游法限流规定的“歉意”,这封致歉信似乎并未给出令人满意的说法。那么,限流规定究竟是如何在景区与平台的合作中落空的?对这个问题,景区、平台双方乃至有关监管部门都应认真寻找症结,消除隐患。从报道的情况看,至少有必要采取如下措施:第一,景区在授权委托时,应将有关限流规定和措施明确告知平台,并对平台的售票总量作出限制;第二,如果景区同时委托了多家平台进行预售,应当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及时掌握网上售票总量,在预判景区可能“超载”时,立刻通知平台停止售票;第三,如果平台超越授权擅自放票,除了承担违约责任外,平台监管机构也应当予以纠正和处罚。

还有一个问题值得注意,当前部分景区的门票是网上预售和现场销售并行的,这就给总票数的掌握带来一定困难。这种情况下,该如何保证限流制度不落空?这就要求景区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依法经营是基础,在确保游客安全和限流规定有效落实的前提下追求盈利。当然,确保法律落到实处,仅靠景区和平台自觉还远远不够,因为票卖得越多,双方盈利越多,这是客观事实。为此,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切实承担起监管职责,避免出现在共同利益驱动下,法律的明文规定在双方“心知肚明”的“合作”中被架空的情况。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潞安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原专职外部董事薛道成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下一篇:打造没有围墙的金港“枫”景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