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法治 > 正文

构建规范有序的网络环境

金 歆    2023-07-27 08:37:18    人民日报

网络谣言传播错误信息,污染网络空间,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一直以来,公安、网信等部门把网络谣言作为互联网整治重点,取得了显著成效。7月15日至7月21日,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打击整治网络谣言宣传周”活动,联合各界群众、互联网企业等共筑和谐清朗的网上舆论环境;近期,针对一些网络账号杜撰、歪解公共政策信息,误导群众、从中牟利的情况,中央网信办指导网站平台开展重点排查整治,坚决打击造谣传谣行为,处置违法违规账号373个。这些针对网络谣言的治理,有力净化了网络空间。

但必须看到,随着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的不断应用,一些“花色翻新”的网络谣言不断出现,网络谣言的分辨难度也变得更大。此前一段内容为“某明星被警方围捕”的“图片新闻”就在各平台广为传播,画面宛如实拍,其后被证实是AI生成的虚假消息。此外,随着短视频等新兴平台的不断发展,用户范围越来越广,网络谣言的传播力也越来越强,造成的不良影响也更加严重。

面对这些新问题新挑战,创新治理举措,让网络谣言治理“道高一丈”,应成为当然之举、当务之急。今年1月起施行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明确要求不得利用深度合成服务制作、复制、发布、传播虚假新闻信息,并规定了一系列监管制度。不久前,《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发布,对治理虚假信息作出明确规定。相关部门应在相关规范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相应制度以强化治理。例如可以针对网络谣言,进行专门的建章立制,推动更高效力层级的规范落地实施。而在执法和打击层面,有关方面也应及时研判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完善新举措,努力把“花色翻新”的网络谣言及时消灭在萌芽状态。

网络平台是信息内容管理第一责任人。当前,多数平台已经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识别虚假信息,但对网络谣言的标记、查删有时并不及时;有的平台对“据网传”“据有关人士透露”样式的“擦边谣言”判定处理不及时;有的因造谣被封禁账号“换个马甲”上线,平台有时无法及时察觉处置。对此,有关平台应及时优化措施,改进虚假信息判定处置机制,加强对违法违规账号的身份识别,积极配合执法监管。面对“花色翻新”的网络谣言现象,我们要加大治理力度,创新治理方式,提升治理水平,构建规范有序的网络环境,守护好亿万网民共同的精神家园。

 

《 人民日报 》( 2023年07月27日   第 19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密织“城市天眼” 着力提升侵财类案件破案质效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