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法治 > 正文

检察机关依法防范和打击金融犯罪

五年来起诉破坏金融管理秩序和金融诈骗案件十八万余人

2023-06-14 08:51:36    人民日报

本报北京6月13日电  (记者倪弋)最高人民检察院近日发布第四十四批指导性案例。该批指导性案例共3件,以金融犯罪为主题,涉及私募基金型非法集资、伪造货币、POS机套现等犯罪行为。

据介绍,近年来检察机关积极参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打击整治养老诈骗等专项工作。2018年以来,全国检察机关起诉破坏金融管理秩序和金融诈骗案件18万余人。依法从严惩治网络借贷、私募基金、养老、区块链等领域新类型非法集资,会同有关部门挂牌督办43件重大案件,2018年以来共起诉非法集资案件11万余人。

与此同时,针对个别金融机构在信贷活动中长期违法经营重大风险,检察机关会同有关部门依法妥善处置和化解风险。“一案双查”持续加大反洗钱力度,会同中国人民银行、公安部等部署推进打击治理洗钱违法犯罪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2020年以来共起诉洗钱案件3159人。

下一步,检察机关将积极适应金融监管体制机制改革要求,完善金融检察工作机制,加强与公安机关、金融监管部门等有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健全驻中国证监会检察室的派驻检察工作机制,着力解决引导取证、追赃挽损、行刑双向衔接等难点问题,强化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工作合力。

 

《 人民日报 》( 2023年06月14日   第 11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常州公安“三心反诈”实打实接地气见成效
下一篇:广东高州法院联调机制保住百年古荔树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