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法治化营商环境更是广大经营主体的“刚需”。当前各地都在下大力气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那么如何找对、找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着力点呢?记者在采访调研中发现,问题的答案就藏在经营主体的法治获得感里。
比如,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大量的经营主体和市场活动都与网络紧密相关。采访中我们看到,针对新业态中部分经营主体存在的法律边界认识模糊问题,从组织公益法律服务到开展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各地多措并举助力经营主体依法合规经营,为其健康成长提供法治保障。同时,不少地方创新政务服务模式,例如杭州上线“亲清在线”平台,通过数据协同、信用承诺和流程再造,让“人找政策”转换为“政策找人”,很好地优化了营商环境。紧密贴合经营主体的法治需求,找准法治领域的痛点、堵点对症下药,也就找准了提升经营主体法治获得感的抓手。
经营主体的法治获得感,是检验法治化营商环境成色的试金石。经营主体身处市场竞争最前沿,对营商环境的变化感知也最敏锐。近年来,各地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尝到了发展的“甜头”,这无疑是对依法呵护经营主体的“回报”。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容不得花架子,从依法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到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只有用真招实策稳定市场预期和提振市场信心,经营主体才能心无旁骛、安心发展。相信通过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法治的沃土一定能收获更多创新创造的经济果实。
《 人民日报 》( 2023年06月01日 第 1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