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法治 > 正文

别让“霸王式”扫码成为消费自由的“拦路虎”

何慧敏    2023-04-18 10:05:42    检察日报

近日,有消费者在北京某餐馆用餐后开发票时,被要求必须扫码关注某公众号才能开具发票,“不关注就拿不到公司抬头”(据4月17日《北京青年报》)。

扫码开发票、扫码点餐、扫码交停车费……在如今的“一码通”时代,扫码线上操作看似自主便捷,却在悄然间成为餐饮商家推广引流的新渠道,有的商家为了绑定用户持续推广消费信息,增强用户黏性,要求消费者强制关注相关公众号,上传个人信息,否则谢绝提供服务。此类强制关注、收集信息的行为实则绑架了消费者自主选择的权利,损害了消费者权益。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不得设定不公平、不合理的交易条件。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新修订的《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提出,未经互联网用户知情同意,不得以任何方式强制或者变相强制订阅关注其他用户公众账号。中国消费者协会也发文明确强制扫码点餐、强制关注公众号或授权个人信息的行为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然而现实中为了实现点单、开发票等目的,消费者被迫历经“关注”“注册”“上传用户名、手机号、生日、性别”等个人信息的重重考验。而且,很多时候历经“磨难”得到的,却是基于用户信息收集后的精准营销、广告轰炸,更有甚者,个人信息被挪作他用,用户陷入信息泄露风险。如此场景下,商家给予的不是数字化服务的“温情脉脉”,而是以强制关注代替征求同意,以索取信息代替自愿分享,是用“不关注不能吃”的霸王逻辑倒逼消费者让渡自主选择的权利。这种“形式上自愿、实质上强制”的交易行为涉嫌侵犯消费者权益,既不合理更不合法。

强制扫码关注行为本质上是限制消费者选择权,在关注之后设置“授权登录”“注册信息”等重重门槛则涉嫌强制收集消费者信息,两者均侵害消费者权益,必须严肃整治。的确,商家重视宣传,提高用户转化率是经营之需,但是注重推广引流的同时也应当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商业伦理,毕竟做生意不是一锤子买卖,需要的是良好的服务体验带来的细水长流,这其中就包括尊重用户自主权,主动保护用户信息安全。商家不应在限制用户点餐、开票等小问题上玩心思,而应该积极主动提供线上、线下服务渠道供消费者自主选择,在扫码小程序上减少不必要的登录、授权环节,别让“强制”挫了好感,别让“绑架”毁了形象。

同时,为商家提供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的网络平台应当守土有责,进一步规范公众账号推荐订阅关注机制、严格落实二维码使用识别标准,明确用户信息收集边界,加强对公众号的巡查和整治。对于“霸王”式强制扫码、违背用户意愿的信息收集行为及时采取断链、禁用措施,以严厉惩处形成震慑。而且,要进一步畅通互联网投诉机制,不仅要在平台界面上建立一键投诉渠道,更应探索在相关使用界面提示维权方法,引导用户主动举报。相关部门也应加强执法巡查,对于屡教不改的商家予以严惩。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通城公安隽水派出所快侦快破2起民生“小案”
下一篇:合阳公安召开春季破案攻坚百日会战涉案财物返还会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