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法治 > 正文

付首付→骗房本→办抵押贷款→重复操作买入二手房→卖房赚差价

骗卖家、坑银行,案发获罪判刑

王彬 张艺凡    2023-02-01 09:59:24    检察日报

这家公司有一套“致富秘籍”:先支付首付款骗取二手房卖家的信任,在拿到房产证后快速办理抵押贷款,再用贷款支付下一套房子的首付款,购买下一套二手房,如此重复操作,等房价上涨后将所购房屋卖出获利。法院以合同诈骗罪对被告人判处刑罚后,涉案房产的去向引发争议。被诈骗的房产已经银行审核办理了贷款,原房主还能否要回?经河南省郑州市检察机关提起抗诉,近日,郑州市中级法院作出终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涉案房产退还原房主。

2020年2月,朱某来到航大公司学习。航大公司的讲师王某(另案处理)向她讲述了“致富经”:先交5万元咨询费成为公司员工,然后利用自己或亲朋好友的购房名额买一套二手房,只交少量首付,尽量拖延交尾款的时间。等拿到房本后,再找银行进行抵押贷款,将贷出来的钱用作首付再去买第二套房……如此重复操作,等到房价上涨,再将这些房子出手。若是卖家闹着要尾款,他们便给一点钱“稳住”卖家。“房价是不断上涨的,我敢保证,3年之内买10套房,就可以大赚!”在王某的引荐下,朱某成了航大公司的员工。

2020年5月10日,朱某作为购房者与卖房人罗先生见面,商定以60万元的价格购买罗先生名下的一套房产,约定首付11万元,尾款等朱某的购房贷款批下来后再支付。

“朱某跟我说,购房贷款要走非资金监管渠道,这样可以缩短付款时间。”罗先生说道。没过几天,双方便相约在某银行办理房屋评估贷款,现场办理了各项手续。罗先生看事情进展得如此顺利,非常满意,于是在朱某提出要过户时毫不犹豫就答应了。不久后,朱某与罗先生来到房管局,将房子过户到朱某的亲戚名下。

然而,罗先生前脚刚离开银行,朱某后脚就让银行业务人员叫停了购房贷款手续。随后,航大公司带着朱某等人去某银行进行房屋抵押操作,抵押贷款53万元。钱一到账,朱某便在公司的安排下进行了分配,除去借来的首付款、过户费等费用,余下的29万元借给了王某使用。

就这样,航大公司从老板到员工,彼此之间拆东墙补西墙,不断重复“借钱首付、骗到房本、抵押贷款、贷款互借”的操作,连续对多个卖房人实施诈骗。不久,朱某又进行了两次购房交易,首付款都是从同事那里借到的。

但接下来的一段时间,由于房地产市场不景气,航大公司员工购得的房屋始终卖不出去,无法向卖房人支付尾款。罗先生等被害人在多次索要无果后,选择报警。警方将航大公司负责人及相关人员抓捕归案。经管城回族区检察院提起公诉,2022年8月,管城回族区法院以合同诈骗罪对朱某判处相应刑罚,责令退赔被害人损失,但判决未提及房屋返还问题。

一审判决虽然生效,但却引来多方不满:被害人认为涉案房屋作为赃物,应无条件返还,但房子已经被朱某等人抵押给银行,且因为资金链断裂,贷款无法偿还,最终只能被银行没收。为了要回房子,被害人联名向管城回族区检察院提出监督申请。被告人朱某也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而承接大量航大公司抵押贷款业务的某银行认为,判决对于抵押物应如何追回、追回金额如何分配没有明晰的裁判,无法保障银行的合法权益。

收到当事人的监督申请后,管城回族区检察院立即召开检委会会议研究讨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合同诈骗双方当事人签订的合同应为无效合同,房产应当返还被害人。本案涉及的房产系被害人的合法财产,一审判决书虽认定房屋为涉案房产,却依然将房屋所有权判给银行,变相承认该合同的合法性,与案件定性明显不符。”承办检察官介绍。

经检察机关提起抗诉,2021年11月,郑州市中级法院作出终审裁定,以原判认定事实不清为由,裁定撤销一审判决,发回重审。2022年6月,管城回族区法院开庭重审此案。庭审中,公诉人指出,由于贷款银行在办理业务过程中,未对贷款人的信用、银行流水、还款能力等进行严格审查,未尽到贷前充分调查义务,造成的相关损失应由银行承担责任。法院经审理,判处朱某有期徒刑八年,并判决涉案房产退还被害人。

朱某不服,再次提出上诉。2022年12月,郑州市中级法院作出终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吉林省通化市委原常委、政法委原书记赵正军接受审查调查
下一篇:中国工商银行总行原个人金融业务总监兼个人金融业务部总经理李卫平接受审查调查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