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房产 > 正文

房地产着力扩内需防风险促保障

亢舒    2023-03-15 11:13:32    经济日报

各地正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各方对房地产市场的预期有望进一步改善。一段时间以来持续优化房地产调控举措,是根据市场情况适时、适度做出的,有利于保民生、金融稳定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并非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释放了哪些房地产领域发展的政策信号?在报告“今年工作重点”部分,有3处提及住房与房地产市场相关问题。在“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在谈到“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时,提出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防止无序扩张,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发展。在“保障基本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方面,提出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这表明,2023年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将从扩内需、防风险、促保障三方面发力。

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发展对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有重要意义。房地产行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对经济增长、就业、财税收入、居民财富、金融稳定都具有重大影响。房地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7%左右,加上建筑业则占到14%,土地出让收入和房地产相关税收占地方综合财力接近50%,占城镇居民家庭资产的六成,房地产贷款加上以房地产作抵押品的贷款,占全部贷款余额的39%。

我国将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的预期目标定为增长5%左右,房地产行业的平稳发展对于完成这一目标将起到较为关键的作用。应该看到,我国仍处于新型城镇化较快发展阶段,巨大需求潜力将为房地产市场提供有力支撑。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一年多以来,各地因城施策优化房地产调控举措,有关金融支持政策持续发力。近一段时期,市场信心加快恢复,房地产市场交易活跃性有所上升,房地产行业尤其是优质房地产企业的融资环境明显改善。2023年房地产市场整体企稳以及实现平稳健康发展可期。

城市更新特别是老旧小区改造有助于扩大国内需求。我国提出,到“十四五”期末,结合各地实际,力争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过去五年,我国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6.7万个,惠及2900多万家庭。这不仅是一项民生工程,更是一项发展工程。实践证明,老旧小区改造应该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扩大内需的重要支撑。老旧小区改造能够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带动全社会投资;有助于扩大居民消费;社会力量以市场化机制参与老旧小区改造,能够拓宽资金渠道,形成长效可持续机制,还为相关企业的发展带来机遇。由此,进一步高质量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有助于为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贡献力量。

房地产业的风险防范对于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有关键作用。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明显走弱,一度出现加速下滑,成为影响经济运行的一个重大风险因素。房地产市场风险隐患较多,一些企业在过去一两年时间中出现了资金链吃紧直至断裂的情况,致使不能如期交房,损害购房者权益。造成房地产市场风险的原因中较为根本的还是在于过去较长时期内房地产“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模式。房地产业须深入研判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人口变化、城镇化格局,包括城市群都市圈、城市更新等,研究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也应认识到,我国房地产市场正在经历的调整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现在面临的是前进中的困难,房地产市场风险可以有效化解。各地正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金融等支持政策下,正努力给行业提供足够的流动性,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各方对房地产市场的预期有望进一步改善。更应强调的是,一段时间以来持续优化房地产调控举措,是根据市场情况适时、适度做出的,有利于保民生、金融稳定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并非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在促保障方面,将进一步促进住房合理消费,政策将重点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这类需求的释放也将是市场复苏企稳的重要支撑。当前,在住房消费等领域还存在一些妨碍消费需求释放的限制性政策,这些消费潜力将予以释放;还须结合落实生育政策和人才政策,解决好新老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将进一步加大,长租房市场迎来更广阔发展空间;金融领域将进一步合理增加消费信贷,支持住房改善等消费。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确保群众住房安全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