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理论传播要牢牢抓住青年群体

2023-12-19 15:22:04    学习时报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中,青年始终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新征程上,如何牢牢抓住青年群体更好地传播党的创新理论,是党的理论传播工作必须回答的重大现实课题。
  在青年群体中做好党的创新理论传播,首先要掌握青年作为理论传播受众的特点,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提高传播效能。
  青年群体信息获取渠道日益多元。伴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空间已经成为青年群体不可或缺的精神空间。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10—39岁年龄阶段的网民占比已过半,青年已经是中国互联网用户的主体人群,青年群体的信息获取习惯呈现出多元化的显著特征。他们不再依赖单一的新闻媒体或传统的书籍资料来获取信息,而是通过各种数字平台来拓宽信息来源。据调查显示,41.56%的大学生每天手机上网时间超过5个小时,“数字青年”广泛活跃于QQ、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知乎、豆瓣、B站、贴吧等各类社交平台,这使得他们对信息具有更全面的认知和理解,也意味着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必须适应这种多元化的传播环境,才能有效触及青年群体。
  青年群体对各种公共话题的互动参与日益活跃。在数字时代,各种公共话题由“线下”转为“线上”,打破了传统公共生活的边界与作用形式,青年群体参与公共话题的机会逐渐增多。在信息消费过程中,青年群体不再满足于单向的接收,更倾向于成为信息的共创者和传播者。由于受教育程度较高,他们能够在繁杂的信息流中迅速甄别出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且在需要时利用各种渠道深入挖掘相关信息,通过评论、转发、讨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参与到社会治理和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青年群体希望自己的声音被听到,自己的观点被重视。因此,青年群体在话题信息接收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强烈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已成为其鲜明的传播学特征。
  青年群体的圈层文化日益广泛。“圈层”是青年群体由于价值观而聚合、兴趣点而分众所形成的特征各异的社群,并在自己认同的社群中进行交流沟通的现象与趋势。从青年群体虚拟社交实践来看,圈层已然成为青年情感交流和信息分享的重要场域。不同的圈层传递着不同的价值观念和青年文化。青年群体借助网络媒介齐聚一堂,分散在各个圈层里表达自我、展现个性、追求认同。无论是粉丝圈、国潮圈、动漫圈,还是饭圈、电竞圈、CP圈等各个圈层,青年群体都有专属于自己的文化理念与行动逻辑。如何推动圈层之间破壁“出圈”,使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在不同圈层间实现交流共融,是做好青年理论传播工作的关键所在。
  针对青年群体这些新的传播特点,我们要改进理论传播的方式方法,使得党的创新理论在广大青年中能够真正入脑入心。
  加快推进媒体融合,打造立体化理论传播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这就要求我们抓住青年群体无人不网、无日不网、无时不网的特点,通过微博、微信、H5、微视频、抖音等青年群体喜爱的平台和移动客户端,用轻松活泼的方式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结合动画、动漫、3D等多媒体数字技术,运用到节目的后期制作中,让党的创新理论传播“活”起来、“动”起来、“潮”起来。注重互动式参与式话语传播,邀请青年代表等做客网络直播间,以青年视角讲述党的创新理论,引导青年观众参与。开发互动式党的理论知识学习APP,利用闯关问答等多种学习机制,吸引青年群体主动学、愿意学。
  加强理论传播队伍建设,提高理论传播主体的数字素养。新媒体场域的信息传播不同于传统媒体,做好党的创新理论传播,需要一支既懂党的理论又熟练掌握新媒体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队伍。这就要求理论传播主体的传播理念与时俱进。接受并善于运用新媒体,摒弃传统媒体条件下的固有传播观念,主动适应新技术发展。加强对理论传播主体的技术培训。邀请专家学者开展技术讲座,聘请数字技术研发人员担任技术顾问,提升理论传播队伍的文字编辑、图片制作、视频剪辑、选题策划、议题设置、活动组织、新闻解读、舆情掌控等能力。强化理论宣传队伍自主学习。除了“组织培养”还需“自身努力”,内外协同以便尽快熟悉数字技术,增强运用新媒体做好党的创新理论传播的信心。
  找准青年群体需求,营造理论传播清朗空间。党的创新理论传播要想走近青年群体,就必须关切青年的困惑与需求,深入青年的日常,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和生活状态,有针对性地廓清迷雾,增强价值引领。一是通过社交平台、网络调查、校园讲座等多元渠道,主动倾听青年的声音,从青年的视角思考问题,把青年的困惑与需求作为党的创新理论传播的出发点。二是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了解分析青年群体信息使用喜好,向“数字青年”精准推送党的创新理论及其相关阐释内容,帮助青年群体坚定理想信念。三是建立评估反馈机制,基于算法技术的动态监测、及时反馈、关联预测,对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前后的大数据进行分析和复盘,对错误思潮及时亮剑,对亚文化进行正确引导,破除思想障碍、化解消极情绪、增进青年群体政治认同。
  〔作者胡代松系湖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主持日常工作)〕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多措并举全面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质效
下一篇:深刻把握“六大关系” 积极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路径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