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能不能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取决于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得好不好。滨城区作为山东省滨州市的主城区,坚持以高质量党建为统领,筑牢忠诚之魂,勇担首位之责,全力打造市域高质量发展中心城区。
把握战略机遇找准路径方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滨城正处在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站位让滨城行有所向。最大的优势是身处中心。党中央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战略,省委部署加快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市委提出打造“品质滨州”、提升“八大品质”,滨城作为主城区可谓多项战略机遇叠加赋能,多种政策集聚发力,多重利好持续释放,为滨城发挥中心优势、加快塑强中心城区提供了难得机遇。最好的条件是四通八达。长深、沾临等绕城高速贯穿南北,济滨高铁、津潍高铁将在此交会,滨州港5万吨航道即将开挖,小清河滨州段载货试航,这些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加快实施,构建起“立足滨州市、对接省会圈、融入京津冀、贯穿南北中、联通环渤海”的开放格局,为滨城发挥区位优势,融入“双循环”市场提供了难得机遇。最大的潜力是资源富集。滨城是滨州“双型”城市建设的主战场,常住人口超过100万人,4所省属市属高校在此办学,拥有规上工业企业118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7家,包括省重点实验室在内的各类创新平台50余家,2家企业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7家全国第一,上市集团公司5家,绿色化工延伸产业链项目、滨州铁路物流中心等20个总投资247.3亿元的重大项目落地,为滨城发挥资源优势、加快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
定位让滨城径有所依。滨州市委、市政府要求滨城要“扛起主城区的担当、干出主城区的样子、展现主城区的风采”。担当就是做“主力”。跳出“县域思维”,站在全国、全省、滨州三张地图前,从更高层次谋划加快高质量发展进程。持续推进区域中心化,辅以优化空间布局、配优资源供给、统筹区域协同等,不断提升发展品质。持续延展优势产业链,辅以智改绿改、路线革新、产品创新等,不断做强产业支撑。持续拓展振兴新优势,辅以数字赋能、品牌塑造、生态协调等,不断推动共富共享。样子就是当“主角”。通过发展提速、产业提质、品质提升、民生提标、作风提振,加快高品质城市建设,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促进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更好辐射、带动和保障市域高质量发展。风采就是成“主体”。坚持“服务全市、发展滨城”,配置优势特色资源,以数字化绿色化支撑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市域经济中心;以新业态新模式支撑现代流通体系,打造市域消费中心;以企业化市场化支撑现代科创体系,打造市域创新中心;以高水平供给支撑现代医疗体系,打造市域医疗中心;以大投入大资源支撑现代文教体系,打造市域教育中心,以“五个中心”高标准建成现代化市域中心城市。
坚守使命担当明确攻坚重点
滨城扛牢主担当、主责任,要按照“有实力、有活力、有魅力”要求,在品质滨州建设中当先锋、做标兵。
实力强在量质并优。核心在产业,支撑在实体。要立足现有产业链,统筹建、延、补、强各环节,实现产业集群规模隆起。坚持“工业强区”不动摇。滨城现有产业聚集度高,具备产业链的上游议价能力、下游参与能力、沿链裂变能力。要坚持向链上聚、向块上聚、向高价值端聚,实施“GDP、规上工业产值倍增计划”和财源建设“115”工程,推进工业经济倍增计划,做大做长做强食品加工链、高端装备制造链,实现台柱子企业与“小巨人”企业齐头并进,用“双招双引”培育“增量”,用“技术改造”变革“存量”,向数字化、高端化、精细化、健康化跃进。扭住“产业富区”不放松。坚持经营城市理念,做大做优城区商圈,提高消费黏度,提升体验能级。综合城区规划、群众需要,统筹布局夜市、早市,融合“大商圈”与“小集市”,提升城市烟火气。发挥乡村优势,推动小麦、食用菌、果蔬等特色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高标准打造沿黄农旅融合发展区、沿岸亲水体验观光线、黄河生态长廊,推动农业产业融合发展。
活力足在守正创新。勇于解放思想,拓宽发展视野,激活改革意识、开放思维、创新精神。用好改革“关键一招”。2022年以来,滨城先后争取17项国家级改革试点,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知识产权保护、保障充分就业等工作走在前列。要继续以改革为牵引,坚持小步快跑、小切口带入,既因时制宜争取试点,又因地制宜自主创新,覆盖高质量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推动更多“破零”改革,推出原创性、首创性、标志性改革举措。抓住开放“重要一环”。开放包容,才能迭代升级。要加快全方位融通,推动济滨高铁、津潍高铁及滨州站等过境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高起点规划建设高铁片区,实现东西横跨、南北贯通。要加快宽领域融合,深度参与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连接放大滨州港、小清河航道物流集散功能,带动周边县区融入中心城区发展。要加快深层次融入,强化与京津冀、环渤海、济南都市圈合作交流,办好区域性经贸活动,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环节,深度融入“双循环”产业链价值链物流链。走好创新“制胜一步”。创新不是一时一事,而是时时事事。机制要创新,树牢“让企业和企业家舒服”理念,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做实“滨周到·城心办”暖企服务行动,擦亮“滨周到”品牌。模式要创新,坚持亩均论英雄,抓好工业智改绿改、企业数字化转型、科创平台培育行动,用创新提升投资效益。路径要创新,作为全省青年发展友好型县域建设试点,始终坚持人才强区,构建近悦远来、为我所用的战略人才梯队,为抢占新赛道、实现新突破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魅力优在城市和美。和在人心,美在环境,必然“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美在城市文明。坐拥“四环五海”格局,宜居宜业是滨城最亮眼的名片。要坚持系统思维、整体思维、闭环思维,统筹推进“七城同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持续提高现代文明水平和现代化管理水平,让文明和美成为最靓底色。美在绿色生态。坚持“品质之求”解决“当下之需”,系统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有序推进新能源工作,协同推进减污扩绿,着力提升绿环境、居环境、车环境、路环境,让生态和美成为最美盛景。美在真心真情。聚焦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新需求新期待,发展好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各项事业,实现幼有善育、老有颐养、学有优教、病有良医。锚定共建共富共享,关注群众急难愁盼,用心做、用情办、用力推,让“身边的人”通过“身边的事”看到“身边的光”,让幸福和美成为最暖色彩。
抓牢主责主业铸就忠诚之魂
滨城扛牢主担当、主责任,必须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入学习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始终把准政治方向、夯实政治根基、防范政治风险。
旗帜鲜明讲政治。打牢思想根基,有力有序推动主题教育高质高效开展,完善理论学习的常态长效机制,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取得良好效果。增强政治能力,遇到问题从政治角度分析,解决问题从政治角度考量,把对党绝对忠诚体现在履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的具体实效上。
担当实干抓落实。2022年以来,在疫情防控、防汛救灾等大战大考中,全区2300余个基层党组织、3.1万名党员、干部闻令而动、冲锋在前,党旗始终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健全机制抓落实。深化党建过程管控机制,把党建统领贯穿发展全过程各领域,不以一时GDP增长为目的,立足中心城区功能基础,科学布局产业项目,避免无效内卷,相互策应联动,实现协同发展。聚焦问题抓落实。2022年以来,通过向低效产出要效益,总投资18亿元的健康产业集群等一批项目开工投用,1.5万余户不动产遗留问题全部化解。坚持有解思维,着力破解新问题、深层次问题、急难愁盼问题,绝不把问题留给历史、绝不让历史问题再成为历史。提升本领抓落实。实施铸魂赋能工程,持续强化组织体系、领导班子、干部队伍、人才队伍和党员队伍建设,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争第一、干唯一、创一流。坚持优选优训,围绕片区开发、融资发展、工业经济、乡村振兴等领域,铸魂赋能,持续提升善作善为能力。
驰而不息正风气。2022年以来,滨城始终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开展“察民情、听民意、暖民心”行动,坚决反对“佛系”“躺平”“摆烂”,坚决不用“太平官”“二传手”“老好人”,碰硬求过硬,争先求领先,有解求化解,善学求善成,实干求实效。强激励,精准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建立履职尽责、担当作为“正负面清单”,把“四大班子”凝聚成为“一个班子”,营造同心同德同力同向、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良好风貌。守底线,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做到严于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切实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作者系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委书记单纪亮 )
(责编:赵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