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建设绿水青山 展现地勘央企担当

2023-11-29 11:50:16    学习时报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重在以这一伟大思想指导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提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力和水平。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以下简称总局)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结合起来,系统学习、协同落实,与福州大学共同成立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践创新中心,结合实际贯彻落实,围绕“国之大者”,以提供煤炭行业低碳发展的地质保障为核心功能,加快生产方式的绿色低碳转型,培育绿色低碳战略性新兴产业,充分发挥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军作用,彰显央企责任担当。
  坚持党建引领,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为全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政治保障。总局新一任党委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生态文明建设各方面、全过程,坚决落实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政治责任,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坚决保障国家各项生态文明建设政策法规和各项重大决策部署在总局落地落实。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扎实开展主题教育,传承“四下基层”优良作风,全面推动党建“七抓”工程和“大抓基层提升年”活动,持续构建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融合新格局,探索党建考核纳入经营考核的具体措施,持续夯实党建基础,形成党的建设与业务工作协调并进、相得益彰的新格局。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强化严的举措、树立严的基调、营造严的氛围”,深入推动党内监督和业务监督融合,建立健全持续巡视整改机制,用全周期管理一体推进“三不腐”体系建设,切实增强监督实效。激励党员干部坚决守住生态文明建设定力,不断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本领,在“蓝天、碧水、净土”工程和清洁能源保障方面发挥中央企业的“国家队”作用。
  坚持用绿色发展理念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营造全员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氛围。总局结合专业技术优势和多年来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在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机制等方面多次向国家部委提出建议。调整总部内设机构,成立地勘矿业部,凝聚专业力量,形成工作合力,持续完善全局生态文明建设规划部署、科技研发、组织管理、实施考核及奖励激励等规章和制度。
  积极融入地方绿色发展,在土地整治、地热资源开发、道路施工、地下工程、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与地方政府开展深度合作。发挥在生态环境领域的技术优势,为山西省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关闭矿山地下地上空间综合应用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在地质灾害防治、矿山防治水、矿山应急救援,流域水环境修复治理、地下水污染防治监测、污水处理等方面提供更全面、更科学的技术服务,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涵养区”,助力晋西沿黄百里风光基地建设。
  坚持系统谋划,明确地质环境治理修复和绿色低碳发展产业布局,稳步有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总局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谋划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明确生态地质主业地位,大力推进绿色低碳产业,多措并举实现地质工作转型升级。
  积极参与地质灾害治理和生态修复。青海木里矿区生态修复治理提前实现“两年见绿出形象”的目标,持续加强后期维护工作,确保取得良好成效。在全国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重点项目——拒马河上游北段矿山生态修复工程中,修复废弃矿山约40个,修复总面积60公顷。持续关注辽宁抚顺西露天煤矿修复治理项目,在四川北川羌族自治县泥石流治理工程、三峡库区塌岸防护和滑坡治理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中均展示出强劲技术实力。
  为关闭矿山资源再利用、环境综合修复提供技术支撑。在广西大新铅锌矿区龙谷尾矿堆场固废处置项目中将尾矿中可利用的铅、铜、锌等金属进行富集回收和无害化处理,实现了环境治理和变废为宝双重目标。在浙江绍兴上虞区一废弃矿山绿化提升工程中采用“局部削坡+清坡+植生板槽+植生孔+双层网厚基材喷播”的方式进行生态护坡,有效改善了矿山生态环境。在海拔3300多米的高原上,青海大柴旦行委滩间山南历史遗留煤矿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彻底消除了矿区内地质灾害问题,有效提升了历史遗留矿山与周边地形地貌景观的和谐度。
  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绿色清洁能源和战略性矿产资源。大力开展新能源领域的勘探与开发技术研究,在浅层地温能、地热、干热岩、页岩气、煤系气、氢等新能源,以及锂、钴、石墨等新能源材料的勘查开发方面形成系列示范项目。在山西左权西煤层气压裂项目完成5口井压裂作业,累计液量81000立方米,为国家天然气增储上产贡献了力量。在贵州施工的煤层气项目实现了西南地区直井单井日最高产气量和高产稳产时间的双突破。承建盐穴空气储能国家试验示范项目钻井工程,破解了盐穴资源闲置难题,对国家能源战略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坚持科技创新引领,以技术研发突破提升核心竞争力,提高中央地勘企业的行业引领地位。总局坚持“地质立本、科技赋能”发展理念,推进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狠抓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培养生态环境科技人才队伍,为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在清洁能源勘查开发与利用方面,实现中深层地热“取热不取水”关键技术突破,成功运用于河北邯郸东部新城、陕煤建庄矿业等地,大大减少了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及烟尘的排放,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在不久前召开的世界地热大会上该技术“抢镜”展会。持续推动河北雄安、辽宁鞍山地区地热能开发利用。施工国内最深干热岩勘探井,在超深高温硬度干热岩勘探方面取得突破。
  在绿色低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围绕以地热能为主的绿色低碳能源勘查开发、碳排放监测与检测、二氧化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煤系矿产资源绿色开发利用和矿山生态修复及其装备研发制造五大重点方向开展研发工作。研究开发的新型覆岩离层注浆技术,作为支撑矿山安全高效绿色开采的地质保障技术体系,不仅能有效解决煤矿开采导致的地面沉降、塌陷及土地破坏等问题,还可以广泛应用于解放高速公路、铁路、输电设施等压覆下的煤炭资源,被业界专家认为是一场革命性、颠覆性创新。
  在矿山生态修复与治理方面,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理念,进行全域规划、全域整治,探索矿山修复、地灾治理与旅游、康养、地产、工业开发相结合的生态修复模式。依托在水上施工超大口径蓝藻治理深井的核心技术,相继在江苏太湖、安徽巢湖、云南星云湖承建9口蓝藻灭活深井,为我国湖泊蓝藻污染治理贡献地勘央企力量。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党委书记、副局长 贾春曲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刘晓明:共促大河文明对话 共创人类美好未来
下一篇:凝心铸魂的行动指南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