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刘晓明:共促大河文明对话 共创人类美好未来

2023-11-25 22:48:33    人民论坛网

QQ20231125-155551

 

11月24日,作为2023长江文化南京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书写大河——世界大河文明国际传播论坛”举行,以“传播促进大河文明的交流互鉴”为主题,打开与大河文明对话的“窗口”,共商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的文明实践。原中央外办副主任,中国前驻埃及、英国大使刘晓明参加论坛并在现场发表题为《共促大河文明对话 共创人类美好未来》的主旨演讲。以下为演讲全文:

 

共促大河文明对话 共创人类美好未来

尊敬的各位中外来宾,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在历史文化名城南京,与各位中外来宾共聚一堂,就世界大河文明的国际传播、交流互鉴、可持续发展等议题进行交流探讨。

习近平主席指出,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河流是文明诞生的摇篮,也是文明互鉴的纽带。放眼世界,大河文明可谓多姿多彩,大河流域国家在地理环境、历史传统、文化背景、地理条件等方面各具特色,同时也具有许多共同之处。我认为,至少有三方面共同点:

一是我们都创造了悠久灿烂的大河文明。得益于丰沛水量、肥沃田野、便利交通等条件,河流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从长江、黄河到尼罗河、恒河、亚马逊河、密西西比河,大河流域人民依靠勤劳和智慧,创造了辉煌的大河文明。

二是我们都经历过相同或相似的艰难困苦。千百年来,大河流域地区和国家经历过战乱、饥荒、瘟疫、洪水等天灾人祸。在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以来,由于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攫取,大河流域生态系统均不同程度遭到破坏。

三是我们都面临实现发展振兴、开创可持续未来的任务。大河流域地区和国家普遍处于经济社会发展关键阶段,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需求更加迫切、意愿更加强烈,在生态环境治理、文明交流互鉴等方面拥有广泛共识和巨大合作潜力。

这些共同点为我们在新形势下讲好大河文明的精彩故事、提升大河文明的国际传播,打下了坚实基础,提供了丰富资源,创造了有利条件。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进,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同时人类社会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保护主义肆虐。文明冲突、文明隔阂和文明优越等论调仍不绝于耳,一些国家挑动意识形态划线和阵营对抗。冷战思维回潮,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弈等霸权霸道霸凌仍大行其道。面对这些挑战,任何人不可能置身事外,任何国家不可能独善其身。

10年前,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为人类社会擘画了共同发展、长治久安、持续繁荣的美好愿景,也为包括大河流域地区和国家在内的国际社会加强交流合作、应对各种挑战指明了方向。今年是我从事外交工作第50个年头。我外交生涯的一大半时间是在国外度过的,曾在美洲、欧洲、亚洲、非洲四大洲常驻。这让我与不少大江大河结下不解之缘。在半个世纪时间里,我不仅见证和经历了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也对如何开展国际传播工作、增进外部世界对中国的了解进行了深入思考和实践探索。

 

QQ20231125-155607

图为原中央外办副主任,中国前驻埃及、英国大使刘晓明作主旨演讲。

 

对如何提升大河文明国际传播效能,讲好大河文明的精彩故事,我认为以下五点至关重要:

一是加强思想引领,推进国际传播领域的沟通交流。我们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主席关于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要坚持守正创新、开放包容,挖掘大河文明的历史文化资源,提炼展示大河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促进大河流域国家人民的往来与交流,共同讲好新时代大河文明故事。

二是增强认同感和吸引力,推动不同文明的互学互鉴。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基本特征,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我们要共同推进落实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开展深层次、多样化、重实效的思想情感交流,促进大河文明之间平等相待、互学互鉴、兼收并蓄、共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三是加强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合作,推动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是破解当前全球性问题的“金钥匙”,也是大河流域国家和地区加强环境治理、实现绿色转型的关键。大河流域国家和地区要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加强在绿色环保领域的投入,分享在江河治理方面的经验和智慧。在国际传播工作中善于用受众听得懂的语言、听得进的方式,大力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合力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共同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

四是弘扬丝路精神,用好共建“一带一路”平台。历久弥新的丝路精神,是共建“一带一路”最重要的力量源泉,也是推动大河流域互利合作的不竭动力。上个月,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取得丰硕成果。中方宣布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包括构建“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推动科技创新、支持民间交往等,得到各方广泛积极响应。我们要依托“一带一路”平台,加强大河流域地区和国家互联互通、互利合作,让“一带一路”合作为大河文明插上腾飞的翅膀。

五是坚持以正压邪,坚决抵制冷战思维和阵营对抗。大河流域地区和国家要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反对搞针对特定国家的阵营化和排他性“小圈子”,反对打着所谓“规则”旗号破坏国际秩序、制造“新冷战”和意识形态对抗的行径。在讲好大河文明故事过程中,要摒弃傲慢与偏见,旗帜鲜明反对文明冲突等论调,理直气壮地批驳和回击各类歪曲叙事和攻击抹黑言论。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南京作为横跨长江的千年古都和文化重镇,依江而建、靠江而兴、因江而美,在中国大河文明中占有重要位置。今天,南京牢记“国之大者”,为改善长江生态,保护长江文化持续谱写新篇章。首届长江文化论坛在南京举办,可谓实至名归,当之无愧。我希望各位中外来宾通过南京论坛,加强对话,深入交流,集众智、汇群力,为促进大河文明在新时代焕发更加绚丽的光彩建言献策,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