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2023-11-22 16:35:47    学习时报

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最重要的成果就是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习近平文化思想,这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我们要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落实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不断开创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一)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举旗定向、谋篇布局,正本清源、守正创新,推动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了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根本就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围绕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党中央召开的会议之密集、作出的决策部署之全面,习近平总书记论述之丰富,在党的历史上是不多见的。习近平总书记统揽新时代文化建设全局,鲜明提出一系列具有原创性、独创性、开创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比如,在2013年8月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宣传思想工作“两个巩固”的根本任务;在2018年8月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用“九个坚持”高度概括了我们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在2021年7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创造性提出“两个结合”的重大论断;在今年6月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明确了文化建设方面的“十四个强调”,鲜明提出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把握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深刻理解“两个结合”、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等重大创新观点,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大任务;在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中,又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七个着力”的要求;等等。这些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体现了时代性与历史性的贯通、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结合、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融通,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
    (二)
  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比如,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有:一是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强调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阐明了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的极端重要性,体现了对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科学把握。二是坚定文化自信。强调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把对文化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提升到新高度,体现了对巩固文化主体性的高度自觉。三是坚持“两个结合”。强调“两个结合”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中国特色的关键就在于“两个结合”,“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实现从彼此契合到相互成就的跃升,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四是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阐明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间的辩证关系,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基本遵循。五是明确新的文化使命。强调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展现了促进中华文化繁荣、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担当。六是阐明中华文明发展规律。揭示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等突出特性;提出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落实全球文明倡议等重要理念;强调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应对全球共同挑战提供了方向指引;等等。
  比如,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有:一是关于意识形态工作。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个首要政治任务,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健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二是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融入社会发展、融入日常生活,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三是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阐释中国道路、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四是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强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五是关于新闻舆论工作。强调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坚持导向为魂、移动为先、内容为王、创新为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六是关于文艺工作和文化体制改革。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创作更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经济政策,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七是关于文物和文化遗产工作。强调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守护好中华文脉。八是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调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中华文化认同。九是关于网络内容建设和管理。强调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要依法加强网络社会管理,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建设网络文明,共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十是关于国际传播工作。强调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等等。
    (三)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不断展开的、开放式的思想体系,必将随着实践深入不断丰富发展。我们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从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持续加强对这一重要思想的学习、研究、阐释,并自觉贯彻落实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
  新时代新征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我们要准确把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切实增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迫切需要进一步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坚定信心,振奋广大干部群众自信自强的精气神,凝聚起团结奋斗、勇毅前行的磅礴力量。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外部环境,迫切需要加快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坚决有力开展国际舆论斗争,增强文化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应对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和新技术新应用的迭代升级,迫切需要主动抢抓发展机遇,敢抓敢管、善建善用,牢牢掌握舆论主导权,更好凝聚共识、争取人心。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领域风险挑战,迫切需要增强斗争本领,不断提高工作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创造性,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对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部署了当前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点任务。我们要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深化内化转化上下功夫;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以强信心为重点加强正面宣传,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进创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加强和改进对外宣传工作,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决有效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敢于亮剑、敢于斗争;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政治责任,勇于改革创新,强化法治保障,建强干部人才队伍,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作者系中央政策研究室文化研究局局长秦洪良 )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争当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排头兵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