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党领导和推动文化建设的鲜明立场

2023-11-13 11:45:13    学习时报

文化立场是人们观察、认识和处理文化问题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从表象看是一种价值选择,但从深层次来看则关系着坚持谁的文化、文化建设为谁服务、依靠谁来发展文化,决定着文化发展为了什么人、依靠什么人的原则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发展道路决定了新时代党领导和推动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把人民立场作为文化发展的根本立场。党领导和推动文化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中包含着高品质的精神文化需求。公共文化资源的供给和满足、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等方面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依然较为突出。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实现人民物质生活富裕、而且要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富裕,不仅要创造雄厚的物质财富、而且要创造宝贵的精神财富,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是新时代党领导和推动文化工作的鲜明立场,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体现了对人民历史地位和作用的深刻认识,体现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精神文化需求,是新时代文艺和文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这是党对文艺战线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决定我国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如果在“为什么人”的立场上发生了偏差,在是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上出了问题,无论是理论研究、宣传报道,还是文艺创作、思想教育,都不会有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生命力。
  坚持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满足人民物质和精神需要的同时,逐步建构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其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独有特质,集中展现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活力。要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最大限度地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热情,把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作为源头活水,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及时发现、总结、概括人民群众创造出来的新鲜经验,使之上升为理论和政策,动员指导人民开展新的实践,让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亿万人民心中。积极创造鼓励文化创新的有利条件,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坚持人民是文化的评价者,以人民的满意度作为评价文化作品的最高标准。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落实文化发展最新成果由人民共建共享,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文化产业发展质量。(作者系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杨奎 )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60年征程迈新境
下一篇:江西金溪:把准人才发展方向 厚植人才成长沃土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