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聚焦“三个发力” 打造科研精品

王亮    2023-11-10 12:32:44    学习时报

近年来,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委党校紧紧围绕理论研究和对策研究,在科研咨政队伍建设、体制机制、平台载体等3个方面聚焦发力,推动为党献策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23年,获全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优秀科研工作组织奖,科研工作获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在建强科研咨政队伍上聚焦发力。做好科研咨政工作,队伍建设是关键。一是加强团队建设。编制《牡丹江市委党校2023—2025年学科建设发展规划》,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经济管理等4个一级学科团队。出台《牡丹江市委党校“师徒制”教师培养工作实施方案》,促成8对师徒结对。通过学科团队、“师徒制”等载体,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教研部主任的传帮带作用,稳步构建老中青结合的科研咨政工作团队,打造一批本领过硬的科研咨政教师队伍,形成科学合理的科研人才梯队。二是加强培训学习。制定科研人才培养计划,坚持因人施策、精准培养,分学科、分重点开展定向培训和学术研讨活动。坚持“请进来、走出去”,邀请科研专家来校座谈交流、分享经验。同时,定期选派优秀科研人才外出培训学习,创造条件、积极争取教研骨干列席参加市里重大会议、参与重点课题和重大决策研究,把准全市中心工作脉搏,实现同频共振。三是加强调查研究。出台《牡丹江市委党校专职教师蹲点调研实施方案》,深入推进蹲点调研工作。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结合专业特点和科研方向,组织教研人员每周利用3天时间,带着课题深入市直部门、基层单位、企业、农村等地开展调查研究。严格日常考核和结果考核,确保蹲点调研工作不走形式、取得实效,持续提升教研人员的调查研究能力和水平。
  在创新体制机制上聚焦发力。做好科研咨政工作,体制机制是保障。一是科学评价。结合教师评聘改革,调整日常科研任务目标与职称评审条件相适应、与职称评聘相衔接,修改完善《牡丹江市委党校科研工作管理办法》。综合学科、岗位、职称等多方面因素,科学设计人才评价指标,加大高端成果计分分值,合理运用评价考核结果,从培养锻炼、科研资助等多方面进行有效的正向激励,构建科学合理的师资人才评价体系,最大程度激发科研活力。二是完善制度。建立题目生成制度,与市委政研室、政府研究室开展常态化的合作交流,通过“两研出题目、领导圈题目、党校领题目”进行精准选题,找准科研咨政和课题研究主攻方向,进一步提升科研咨政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调整完善论文、课题、咨询成果的甄别、认定、遴选、评估和验收制度,优化研究成果转化运用链条,增强研究成果转化率、影响力和传播力。同时,在制度设计中明确教学、科研、咨政之间转化的刚性要求,推动“教学出题目、科研做文章、成果进课堂进决策”三位一体全方位协同发展,持续推进干部教育培训的高质量和参谋咨政的高水平。三是加强协作。建立健全科研联动机制,加强与市直部门、驻牡高校、党校系统、科研院所等开展科研联动,聚焦全省、全市中心工作,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组建多方参与的科研攻关组,推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和咨政报告,助力全面振兴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进一步提升党校(行政学院)智库品牌影响力。
  在搭建平台载体上聚焦发力。做好科研咨政工作,平台载体是抓手。一是创办内刊,推动理论研究走深走实。搭建理论文章写作平台——《理论宣讲家》,深入开展对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整体研究、分领域研究。近年来,发表理论文章40余篇,10余项理论研究成果获省级奖项。二是做强品牌,推动对策研究落地生根。出版《决策咨询》,组织教研人员立足市情、面向实践,坚持小切口、深着力,开展专题调查研究。严格执行审核印发程序,组建教学科研指导委员会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加强撰写指导,严格审核把关,确保对策建议具有较高的应用性和操作性。近年来,《决策咨询》刊发的咨政成果获市领导肯定性批示的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并被相关部门采用。三是开设专栏,推动理论宣传与时俱进。紧跟时政大事、学术热点,注重加强对社会思潮的辨析和引导,做到重大节点有声音、重大问题亮观点、重大时段搭平台。组织教研人员第一时间撰写评论文章,严格甄选并及时推送至党校公众号“党校声音”专栏发表,充分发挥理论宣传主力军作用,守牢守好意识形态主阵地。
  (作者系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委党校教育长、教授)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60年征程迈新境
下一篇: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