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群众工作是我们的看家本领,我们党靠群众工作起家,同样要靠群众工作实现长期执政”。在第二批主题教育中,着力提升服务群众本领,党员干部需要准确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建立健全民情民事“收集、研判、交办、督办、评介、反馈”联动处置机制,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
构建畅通有序诉求表达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各种渠道的群众反映综合起来受理和解决,是一个好做法,既要注重提高办事效率,又要建立长效机制。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充分发挥市县乡社会治理中心、矛盾调处中心等作用,及时听民声、解民意;加快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数智化升级,提高接诉办理效率。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线上”和“线下”相结合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征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线索,搭建通民情、知民意的便捷渠道。发挥大数据资源“晴雨表”作用,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对诉求来源、热点舆情、满意度等数据深度分析、综合研判,为更好改进群众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构建共商共治诉求响应机制。强化服务理念,增强协作意识,持续健全完善各级主办、上下联办、左右协办的民情民事协同联办机制,一般问题接诉即办、疑难问题协同联办、紧急问题特事特办;加力推动被动响应向主动出击转变,推动更多民情民事未诉先办。坚持把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做好民情民事工作的根本标准,跟群众多商量,请群众多参与,让群众多监督,切实做到民事民议、民事民管,共商共治、成果共享,让为民服务工作更符合民意、更顺应民心。坚持把“办好”作为衡量标准,注重诉求办理与督查督办联动,不断强化“收—办—评—访—督”全过程闭环管理,确保群众诉求听得到、管得了、办得好。
构建多方联动工作协调机制。民情民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联动、齐抓共管,才能统筹兼顾、系统谋划,做到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前后衔接。纵向要上下贯通,打造市、县、乡、村(社区)群众诉求“一个平台运行、一个窗口受理、一个流程办理”的运行机制,坚持市级统筹协调、县级整体推进、乡级固本强基、村级落细落实,做到一级对一级负责。横向要融汇集成,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事项,建立健全民情民事联动处置联席工作会议制度,与民生保障工作关系密切的部门“应进全进”,有利于民生保障工作的部门“能进则进”,涉及群众利益工作的部门“随叫随进”,规范议事规则、内容和程序,进一步强化协调联动,凝聚工作合力。提高诉求响应速度、回应质量,优化收集、解决、跟踪、问效链条,做到诉求收集广泛、诉求解决彻底,问题跟踪及时、问题回访暖心,高质量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构建多元参与权益保障机制。全力保障民生支出,千方百计为群众谋福祉,努力使人民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不断提高幸福成色。兜牢民生底线,构筑起“城乡统筹、全民覆盖”“不留空白、不留死角”的社会保障体系,让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强化法治保障,坚决防止和纠正因违法或行政行为不当损害群众利益,通过改革行政复议体制、健全行政复议案件审理机制,维护好群众在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劳动关系、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切身利益。
(作者系山东省泰安市市长)
(责编:赵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