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是人们熟悉,更是广大文艺工作者充满敬意的日子。1942年5月23日,毛泽东同志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结论部分。从此,这个日子就和中国共产党文艺为人民的方针连在一起。5月23日,也是中国美术馆的建馆日。这表明,中国美术馆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座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美术馆。
60年前,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中国美术馆”馆额。在建设过程中,周恩来总理亲自实地勘测,修改、审定中国美术馆设计方案。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美术馆建设发展作出重要指示。60年砥砺奋进的中国美术馆,在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里,始终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始终与时代同频,与人民共情,与美术家携手,以经典力作丰富国家艺术宝藏,以大美丹青展示时代华章,以美为媒讲好中国故事。
13万余件珍藏,5500场展览,9800多位艺术家的作品进入收藏名录,年接待观众逾百万人次,每年开展公共教育活动50余场,组织中青年雕塑家“为新时代人物塑像”并将作品持续巡展至全国,近10年接待外国政要和来宾达千余位。在党的领导下,不同时期美术理论的创新从这里引发;许多国外艺术大师和经典作品,在这里与中国观众第一次“零距离”接触;无数观众通过这里得到审美化育;许多载入中国美术史册的重要作品首展于此;许多中国艺术家的名字从这里传扬;当年曾是初出茅庐的年轻美术工作者,如今已有不少成为誉满天下的老艺术家,中国美术馆正是他们远航艺海的起点;……中国美术馆这座艺术宝库,已经成为艺术审美的殿堂、化育大众的平台、国际交流的窗口。
源自敦煌艺术的阁楼飞脊、金色琉璃瓦屋顶和回廊的建筑格局,昭示着东方古典文化的博大气象,闪耀着中外艺术交流互鉴的文明之光;熠熠生辉的“中国美术馆”金字牌匾、“五四大街1号”的鲜明地标,吸引着各地观众共享美的世界。美在中国,美在时代,美在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馆始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凝聚美的力量!
赓续延安血脉 践行为民初心
中国美术馆建成后举办的第一场展览以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20周年为主题,收到的第一批藏品中更是有大量延安鲁艺版画家们捐赠的作品。从诞生之日,中国美术馆就流淌着延安精神的血脉,高擎着人民至上的伟大旗帜。
一批从延安走来的艺术家,如周巍峙、蔡若虹、王朝闻、华君武等,都是中国美术馆建馆领导小组成员,他们饱含文艺情怀,使延安精神成为中国美术馆的底色;延安《解放日报》美术部主任张谔后来担任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在延安时期就曾得到毛泽东主席亲笔写信肯定的著名版画家刘岘,也在中国美术馆任职;……延安培养的文艺大家,是向一代代中国美术馆人传递延安精神的火炬手。
中国美术馆宝库中包括延安版画在内的那些经典之作,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一批批优秀美术家以丹心、以真情、以大美为人民创作的文艺硕果,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思想力和实践力的印证。一代代美术家肩负历史使命,把握时代脉搏,以真挚的情感、精湛的技艺,创作出一批批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经典作品,谱写了中国美术的精彩篇章,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奋勇向前。
中国美术馆依托这些红色经典,多次在馆内和延安举办“从延安走来”“延安深情”“延安·初心”“延安·延安”“艺术为人民”等弘扬延安精神的专题展览,举办“以美铸魂——经典美术作品中的党史”公益党史课、“以刀铭史 世纪铸魂——百年木刻中的党史”研讨会等,并在延安文艺纪念馆设立中国美术馆延安鲁艺展厅。在建馆60周年之际,中国美术馆还以“塔高水长”为主题举办了展览,永续延安精神血脉,展现延安精神在新时代的熠熠光芒。
弘扬中国精神 彰显时代新象
在党的领导下,在几任馆长带领下,一代代中国美术馆人矢志不渝,致力于展示国内外艺术家的优秀创作成果、促进国际艺术对话与交流,以及提高公众的文化认知与审美水平,举办具有影响力的各类美术展览5500余场,通过精心策划展示优秀美术作品等,发挥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的独特作用。中国美术馆是新中国美术事业的重要策源地,也是重要的见证者,反映了中国美术与时俱进的发展。历届全国美展和历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以及1993年的“罗丹艺术大展”、2003年的“百年美术——中国美术馆藏品陈列”、2004年的“法国印象派绘画珍品展”、2008年的“敦煌艺术大展”等,都曾引起观展热潮。许多首展于此、闻名于此的作品,载入中国美术史册。
新时代以来,中国美术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致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典藏大家艺术精品、加强国际国内交流、促进当代艺术创作、打造美术高原高峰、惠及公共文化服务,策划和举办了一系列弘扬中国精神、展现新时代新气象的重要展览,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国美术馆第一时间策划了“人民的形象”馆藏美术作品展,以经典美术作品展示人民的精神风貌,让“人民至上”的理念通过艺术展览更加深入人心。为庆祝党的十九大、二十大胜利召开,中国美术馆推出的“美在新时代”系列典藏精品特展备受欢迎,日参观量突破2万人次,一度出现观众排队超过2公里的景象,成为轰动京城的文化盛事。
每逢重大时间节点,中国美术馆总是以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的大型综合性美展鼓舞人们。“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展”“伟大历程 壮丽画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美术作品展”“伟大征程 时代画卷——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美术作品展”等重大主题展览,以及“民族大团结”“崇高的信仰”“美在扶智”“大美劳动者”等专题展览,都紧扣时代脉搏,以美术佳作展现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历程,浓墨重彩抒写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绘就了气象万千、壮阔恢弘的时代画卷。疫情防控期间,推出的一系列主题展览还以新媒体的传播方式,使广大观众不出家门,就能欣赏到美术精品。
同时,中国美术馆加强对藏品资源的梳理、阐释,精心策划五大系列展览。一是通过“典藏活化系列展”,展示古今中外艺术高峰,不仅成为中国美术馆的品牌,也推动了全国美术馆的相关工作。二是通过“捐赠与收藏系列展”,为现当代艺术大家及其家属捐赠举办展览,先后展出老舍子女、杨振宁等收藏者和艺术家捐赠的于右任、高二适、刘海粟、熊秉明、
饶宗颐、靳尚谊、沈鹏等名师大家作品。三是通过“弘扬中国精神系列展”,以“美在生活”“美在耕耘”“美在民间”“美在致广”等主题展览彰显中华美学精神。四是通过“国际交流系列展”,让公众欣赏到国外艺术经典,也让许多优秀展览“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五是通过“学术邀请系列展”,发现并推出了一大批优秀艺术家及艺术家群体,以高质量的创新引领时代风尚。
中国美术馆首任馆长、中国现代雕塑事业的开拓者之一刘开渠,早年以《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竖起精神丰碑,新中国成立后又组织并参与《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创作。今天,中国美术馆发挥人才和专业优势,积极组织开展美术创作,历时两年多时间创作完成的大型主题雕塑《旗帜》在建党百年之际落成于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广场;成立“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项目”雕塑专题班,完成一批优秀雕塑作品;组织全国优秀雕塑家共同创作《长征组雕》,第一次以组雕形式表现长征壮举。
中国美术馆还不断加强美术理论研究工作,新增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类重大项目等科研项目14项,牵头制定国家标准6项;主办“新时代之声——全国美术理论研讨会”“中国美术馆博士论坛”等70余场学术研讨及国际论坛;出版《新时代的中国美术馆》等著作近百本;与清华大学联合培养美术馆学方向博士、硕士研究生,与北京大学合作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成为全国美术馆界第一家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单位。中国美术馆正在成为一个校园之外的美育课堂、一个以大量文献资料和艺术藏品为基础的科研基地、一所与学科建设相融汇的“高等学府”。
丰富国家典藏 引领捐赠风尚
中国美术馆现收藏各类中外美术作品13万余件,包括古往今来特别是近现代的大批经典作品。藏品中有苏轼、唐寅、徐渭、八大山人、石涛、任伯年、吴昌硕、黄宾虹、齐白石、徐悲鸿、潘天寿、李可染、吴冠中、朱德群等艺术大家的绘画珍品;有于右任、沙孟海、高二适、启功等书法名家的佳作;有滑田友、刘开渠、王临乙、潘鹤等大师的雕塑,也收藏有珂勒惠支、毕加索及法兰西艺术院院士、意大利艺术研究院院士、俄罗斯艺术科学院院士等世界级艺术大师的作品。
中国美术馆最早收藏的一批作品是“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陈树人的夫人无偿捐赠的116件绘画作品。1964年,邓拓捐赠的145件古代书画珍品入藏中国美术馆,填补了中国美术馆古代书画藏品的不足。2005年,老一辈艺术家刘迅向中国美术馆捐赠1783件艺术作品。2006年,90岁高龄的华君武将其历年创作的漫画2000余件捐赠给中国美术馆……
2014年10月以来,中国美术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不断提升社会影响力、感召力。我们通过为国内外大师、名家办展,接受捐赠和征集作品已达13000余件,还将中国美术馆六层空间开辟为“藏宝阁”,不断展示大师名作,这不大的空间被誉为中国美术馆“皇冠上的明珠”。2020年1月,中国美术馆举办了建馆以来最大规模的捐赠作品展“向捐赠者致敬——中国美术馆藏捐赠作品展”,全面而立体地呈现了中国美术馆的藏品结构和体系,并专门在正厅两侧墙面铭刻828位新时代捐赠者名录,通过各类媒体宣传,弘扬捐赠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2016年8月,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创办者颜文樑的学生吴文家,在病重之时,与其子吴乙真辗转联系,写信给我,决意将珍藏已久的颜文樑晚年作品《晚霞雪景》无偿捐赠给中国美术馆,表示:“不想藏之独赏,以致日后流失,中国美术馆是收藏此画的正当归宿,唯此是对老师的最高敬意。”作品最终顺利入藏中国美术馆,当时已年逾八旬的吴文家心愿得偿,中国美术馆更因此丰富了颜文樑作品的收藏序列。
2021年8月,中国美术馆通过“典藏活化”举办“在激流中前进——馆藏黄河题材美术精品展”时,老艺术家黄金程听闻自己的画作《黄河龙门》将会展出,便由女儿推着轮椅在展览开放的第一天早早来到展厅参观。我在展厅专门接待了他。当老先生看到自己30多年前完成的画作被完好地保存和展示时,感动得流下热泪。杨振宁97岁时,将挚友熊秉明亲手锻打的雕塑《笔架》捐给中国美术馆,他说:“这份永远的情感只有在中国美术馆才能永存。”
殷殷重托,默默奉献,浓浓真情。我们不会忘记,杨振宁向中国美术馆捐赠后,我们由此又开启了熊秉明雕塑作品的“回家”之路;我们不会忘记,多次向中国美术馆捐赠作品的靳尚谊说过“作为一位艺术家,我始终认为中国美术馆是自己作品最好的归宿”;我们不会忘记,与老舍家属的深情沟通,使得黄慎、任伯年、齐白石、傅抱石等大师的精品入藏,让国家美术宝库更加殷实;我们不会忘记,“美美与共——中国美术馆藏国际艺术作品展”取得巨大成功时,法兰西艺术院院士集体向中国美术馆捐赠作品,让中国美术馆进一步成为收藏、展示人类文明成果的殿堂和促进中外交流的友谊之窗;……
点亮公共文化 打造大美课堂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多次对做好美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近年来,中国美术馆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获得中央和国家机关青年文明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全国美术馆优秀展览项目、全国美术馆优秀公共教育项目等荣誉称号和奖项,在激励着中国美术馆人不懈奋斗的同时,也引领着社会文明风尚。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我提出“加强全民美育”和“推动‘为新时代人物塑像’进入公共空间”的提案,是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美育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联系中国美术馆工作实践的切身体悟。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为新时代人物塑像”主题活动已举办19期,成为中国美术馆公共教育品牌项目。6年来,中国美术馆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雕塑班的中青年雕塑家们,为优秀党员、时代楷模、人民教师、护士等现场塑像,引导中青年美术工作者自觉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
美可以为文化惠民“增色”,为幸福生活“添彩”。大年初一写“福”送“福”贺新春活动是中国美术馆的传统文化惠民项目。新春的第一天,观众手持书法家现场书写的“福”字,喜气洋洋地参观新年大展的情景,是中国美术馆深入推进文化惠民的生动写照。此外,中国美术馆通过“走向西部”“美在新疆”“青海唐卡绘画艺术精品展”“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族文化暨脱贫攻坚主题美术作品展”“内蒙古印象摄影展”等一系列展览,将经典艺术送至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革命老区百姓身边。
中国美术馆还组织“大师讲大美”等讲座活动,邀请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俄罗斯艺术科学院院长采列捷利等中外名家,以多角度跨学科的形式探讨美学与美育话题,起到引领前沿、拓宽视野的独特作用。举办“全国美术馆公共教育年会”“中国美术馆志愿者交流座谈会”等活动,探讨问题,激励创新,引领社会美育事业发展。举办“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等活动,鼓励广大青少年更好地传承雷锋精神、弘扬志愿服务精神。举办“青少年共绘丝路”公共教育活动等,使青少年亲身感受“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人文交流的独特魅力。与南京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等文博机构进行馆际合作,使经典名作惠及更多观众。通过“馆校合作”加强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共建“美育基地”,吸引大学生走进美术馆。通过“童绘美丽家园”等项目关爱特殊儿童群体,并为少年儿童精心准备“爱心坐垫”。通过开展“馆地合作”,以馆藏资源为依托,与各省区市文化机构一道拓宽惠及公共文化范围,持续打造美育课堂……
作为连接艺术与大众的桥梁,中国美术馆积极运用新技术,适应传播新生态,本着“一块屏幕就是一个美术馆”的理念,专门制作了90集《中国美术馆藏经典作品》视频,经“学习强国”等平台传播,阅读总量突破1000万人次。2021年,中国美术馆承办的“伟大征程 时代画卷——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美术作品展”有3亿人次通过新媒体矩阵观看;2022年,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合作举办的“迎冬奥·美在逐梦——中国美术馆藏体育题材美术作品展”引发观众热情关注和媒体争相报道,跨媒体总触达逾1.14亿人次。此外,我们积极为《美术经典中的党史》《美术里的中国》《艺术里的奥林匹克》等专题节目提供学术支持,利用最新数字技术手段,使静态的美术馆典藏“活”起来,为亿万观众奉献了生动立体的大美世界……
讲好中国故事 助力文明对话
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美术馆以艺术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突出以文化人,注重以艺通心,形成推动美术国际交流“三个一”——“一张脸”“一颗心”“一个魂”——的理念。“一张脸”是指民族、国家的文化特征;“一颗心”是彼此坦诚、真挚温厚之心;“一个魂”是共同珍爱维护和平之魂。在这个理念推动下,近10年来,中国美术馆举办中外美术交流展览80余个,克服收藏经费有限的困难,创新举措,通过举办国际交流展览等多种形式,新入藏101个国家和地区178位艺术家的711件作品,实现了“多赢”的局面。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美术馆牵头成立“丝绸之路国际美术馆联盟”和“金砖国家美术馆联盟”。“中国写意——来自中国美术馆的艺术”展览先后走进墨西哥、法国、希腊、孟加拉国、白俄罗斯、乌拉圭等国。尤其让人印象深刻的是,系列展览的第一场在墨西哥举办时,中国美术馆专门培训了150名墨西哥志愿者讲述中国故事。一位墨西哥学者表示:“看‘中国写意’展览的作品,只用眼睛不行,必须用心去感受,用灵魂去抚摸。”2018年举办的“美美与共——中国美术馆藏国际艺术作品展”,2019年举办的“大道融通——亚洲艺术作品展”以及“不朽的传承——法兰西艺术院院士作品邀请展”等均取得巨大成功。此外,我们还举办了“国家美术藏品保存修复国际研讨会”等一系列重要学术交流活动。这些都成为中外文化交流互鉴的盛事。
近年来,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志性艺术作品落户海外:《马克思》雕塑矗立于马克思家乡德国特里尔;《百年丰碑》雕塑安放于法国蒙塔日市邓小平广场;《微笑的顾拜旦》陈列于瑞士国际奥委会总部;《神遇——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对话》雕塑立于希腊雅典古市集;《超越时空的对话——意大利艺术巨匠达·芬奇与中国画家齐白石》落成于达·芬奇博物馆和图书馆;巴西库里蒂巴市将《孔子》雕像落成地命名为“中国广场”;《鉴真像》《隐元禅师像》分别立于日本东京和长崎;等等。这些艺术作品加强了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沟通。
在中国美术馆建馆60周年之际,国际奥委会主席、中国美术馆国际顾问巴赫发来贺函表示:“2022年北京成为世界上首个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也举办过冬季奥运会的城市,中国美术馆在书写奥林匹克历史上这一伟大篇章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推动艺术和文化的融合,让奥林匹克精神深入人心。”德国、法国、希腊、奥地利、乌拉圭等多个国家的重要文博机构、艺术研究机构,驻华大使馆、友好城市以及著名艺术家纷纷致函,表达对中国美术馆建馆60周年的祝贺和进一步深化合作的意愿。
美术作品是无声的使者,当人类文明走向新的交汇点时,它们满载着中国文化精神符号与友谊之情,如同涓涓细流,不断向世界各国人民讲述着中华文明和衷共济、和合共生的一贯追求。
丹青焕彩新时代,盛世生辉美纪元。回顾过往、珍视当下、展望未来,中国美术馆人无比骄傲、心潮澎湃。阔步走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中国美术馆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建馆60周年为新起点,在“高质量收藏、高水平利用、高品质服务”上下功夫,继承和发扬中国美术馆人的优良传统,以踔厉奋发的昂扬姿态,为建设世界一流美术馆不懈奋斗,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贡献美的力量!
(作者为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人民周刊》2023年第16期)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