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高质量推进为党献策

2023-09-05 16:14:32    学习时报

坚守党校初心,就必须努力当好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生力军。党校要做好理论研究、对策研究这个探索规律、经世致用的大学问,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推进党的理论创新、为党和政府建言献策等方面推出高质量成果。新时代新征程,安徽省委党校(行政学院)牢记为党献策重要职责,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水平协作、高质量推进,深刻把握科研咨政工作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规律,突出地方优势、党校特色,充分发挥好学科专业优势、人才聚集优势、学员资源优势、系统平台优势,整合资源、汇聚能量,努力推出更多精品力作。
  坚持推进“有组织”工作进程。科研管理的重点,从过去上传下达的流程服务向提升科研工作的组织力服务转化,最终提升科研质量与水平。具体而言,是重点抓好3个方面工作:一是坚持以规划为引领。2021年校(院)制定了“十四五”发展规划和学科建设、科研发展、人才队伍建设3个专项规划,2022年制定了创新工程实施意见和教学、科研、新型智库建设、人才建设4个专项实施方案+年度重点任务。两年来,校(院)按照党中央要求以及省委部署,紧密结合规划目标任务安排年度重点工作,并加强调度、考核,确保规划目标和年度重点工作落实。目前,校(院)“十四五”发展规划已进入中期评估阶段。在落实规划过程中,校(院)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认真做好评估工作,按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聚焦主要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存在突出问题等,做好自查自评,及时补缺补差;结合实施创新工程,遵循学科建设规律,夯实学科基础、优化学科布局,着力建设重点学科、巩固特色学科、培育新兴学科。二是科学设置重大选题。以重大时代课题、重大思想论断为研究重点,优先设置科研课题,组织精兵强将,从多学科视角进行精准研究,营造“长研”“精研”“深研”的科研氛围,拓展研究阐释的信度、理论研究的深度和解决问题的效度,助推科研和智库成果呈现量质齐升态势。实施梯次化课题培育工程,加强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加强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探索实施重大项目攻关,组织开展跨学科攻关、集团化“作战”。三是加强科研团队建设。注重发挥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作用,积极引导教研人员找准自己在科研工作中的定位,加强对青年教研人员的专业培训和实践锻炼,真正形成协同化、建制化、有“战斗力”的攻坚团队。积极搭建协作平台,有效凝聚整合科研力量,形成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联合体系。
  健全完善“一体化”协同发展机制。《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规定:科研工作要为提高党校(行政学院)教学质量服务,为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服务,为党委和政府决策服务。围绕“三服务”目标,健全教学、科研、咨政一体化协同发展机制。一是坚持教学出题目。紧扣教学实际需求确定科研选题,组织教研人员积极申报各级各类课题,重点围绕理论教育、党性教育、专业化能力培训这3个方面申报课题,现阶段要突出抓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研究”等重大研究项目。加强对“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六个必须坚持”的整体性、贯通式研究,进一步推动体系化建构,强化学术学理阐释。二是推动科研做文章。严把课题质量关,组织开展科研咨政方法系列培训,提升教研人员研究能力,大力推动科研实践,做到“在研一批、报送一批、储备一批”。在选题立项、专题调研、成果转化等方面与省直部门建立联系对接机制,加强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交流合作,统筹全省党校系统资源,坚持开门搞科研。三是实现“成果进课堂、进决策”。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专题,采用“项目研究式”“课题研讨式”“案例式”“模拟式”等教学方式,不断增强教学的政治水平、政策水平、学术水平、专业水平。突出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促进科研成果与智库成果的相互转化,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及时有力的智力支撑。
  紧紧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充分发挥自身学科优势、学术优势、话语优势,为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贡献智慧和力量。一是在理论研究上彰显更大担当。压紧压实校(院)委会、教研部、教师和智库“四方责任”,发挥好“马”字号和“党”字号的学科优势、学术优势,坚持重大项目引领,常态化组织开展国家级以及省部级课题申报和研究工作,努力推出立得住、叫得响、有分量的研究成果。二是在对策研究上实现更大作为。用好“主建+共建”智库平台、“学员+教员”独特优势、“校内+校外”两个资源。完善课题生成机制,围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农业强省、推动共同富裕、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等重大部署,组织谋划一批对策研究课题,开展深度研究,真正推出一批具有前瞻性、引领性、启发性的高质量成果。同时,逐步建立健全贯通智库项目招标与委托、跟踪管理服务、成果评价鉴定、运用转化等“一揽子”的标准规范、管理措施和制度规定,不断完善对策研究成果多形式、多渠道推广应用等制度,优化研究成果转化运用全链条,增强研究成果转化率、影响力和传播力。三是在引导社会思潮上发出更大声音。用好校(院)主阵地,通过课堂、论坛、研讨会等,以及“报刊网微屏”,全面系统深入宣讲党的创新理论。用好社会阵地,进一步加强与宣传部门、主流媒体等合作,不断提升“党校好声音”等宣讲品牌影响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基层、深入人心。用好网络阵地,打造更多展示思想力量、理论魅力的“微党课”“公开课”,特别是在重大节点、关键时刻,组织更多党校教师走进电视屏幕、网络空间,积极发声、权威发声。用好对外阵地,高标准办好涉外交流活动,组织开发“英文宣讲中国式现代化”等系列视频课程,讲好中国故事安徽篇章。
  〔作者系安徽省委党校(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陈爱军〕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以高质量党建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体系化学理化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