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总结历史经验基础上,提出并阐述了“两个结合”“六个必须坚持”等推进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为继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这一重要论述,将“两个结合”与“六个必须坚持”一同列为推进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深刻阐明了“两个结合”作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的方法论意义,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创性发展。“两个结合”充分贯彻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和中国历史文化融为一体,为我们观察现实、变革实践、推动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南和制胜法宝。
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实践基础,把握运用好蕴含其中的“问题导向”
“历史总是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前进的。”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解决问题的本质就是科学把握矛盾及其运动规律。而问题是客观存在,在实践中产生的问题必将也只能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导向就是解决突出问题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及矛盾主要方面的思想方法。“两个结合”体现了以实践为基础的辩证统一,是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实践基础,我们方能清醒认识到,“两个结合”坚持问题导向的方法论原则,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彰显了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文化内涵和独特优势。
党的百年奋斗史是一部基于每个历史阶段的实践,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将其凝结成每个时期的思想精华的历史。正是因为坚持问题导向,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我们党广泛开展农村调查研究,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团结带领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倾听时代声音、紧扣时代主题、把握时代本质、顺应历史潮流,抓住不同时期的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不断推进“两个结合”,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只有在革命、建设、改革中不断推进“两个结合”,才能及时科学解答时代之问。问题是时代的格言,坚持问题导向必须以发现问题为前提,善于把握新情况及其发展趋势。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迫切需要我们运用“两个结合”的科学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解决矛盾和问题的基本方法,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与我们党在百年奋斗史中积淀的宝贵历史经验,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回答好“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题。
只有不断推进“两个结合”、正确处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若干重大关系,才能夯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基础。中国式现代化是“两个结合”的实践场域,蕴含着独特的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既遵循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又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正确处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其基本前提是秉持“两个结合”的科学方法。“两个结合”的实践探索夯实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命力。
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内在逻辑,把握运用好蕴含其中的“系统观念”
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环。对系统的认识反映在头脑中,就形成系统观念。“两个结合”始终坚持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与日俱新的中华文明史与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性相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华文明宝库进行全面挖掘,从而有效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联系贯通起来,整合聚变为新的理论优势。深刻理解“两个结合”中鲜明的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我们才能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何以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何以成为现代的,“第二个结合”何以夯实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基。
只有坚持系统观念,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刻理解党团结带领人民在百年历程中取得的重大成就,我们才能把握“两个结合”的历史逻辑。坚持“两个结合”的科学方法,以宏阔的视野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认识历史、把握现实,我们才能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是如何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特定历史情境中不断具体化的,又何以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从而植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沃土并不断推陈出新。
只有坚持系统观念,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的关系,使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融通创新,我们才能把握“两个结合”的理论逻辑。“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坚持“两个结合”的科学方法,我们才能从矛盾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待整体与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关系,更好统筹当前和长远,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既要做好当前工作,又要为今后发展做好衔接,既要视野开阔,又要精准思维,更好回答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提出的大量亟待解决的新问题。
只有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我们才能把握“两个结合”的实践逻辑。从实践论的角度看,“两个结合”要求我们聚焦重大时代课题,在工作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贯通联系起来,形成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全局视野和长远眼光。面对“两个大局”加速演进并深度互动的时代背景,唯有坚持“两个结合”的科学方法,坚持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相结合、历史自信与历史主动相结合、战略决策与战略定力相结合,我们才能全面系统地提出解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重要问题的有效思路和可行对策,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思想路径,把握运用好蕴含其中的“守正创新”
“守正创新”是集中体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的方法,是科学处理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发展”关系的根本准绳。“两个结合”坚持守正创新的科学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同时以“第二个结合”促进了又一次的思想解放,筑牢了道路根基,打开了掌握思想和文化主动的创新空间,使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宏阔的历史纵深,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两个结合”坚持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保持了冷静的鉴别力和判断力,确保了中华民族精神独立性。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建立在中华民族的精神独立性基础之上。正是因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我们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体现了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现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努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从根本上满足了人类文明发展对符合时代精神的新文化的内在需要,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两个结合”体现了方法创新和话语创新,激活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今时代的旺盛生命力。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就善于从优秀的文化遗产中汲取营养。在华北联大的开学典礼上,毛泽东以元始天尊送给姜子牙杏黄旗、四不像和打神鞭三样法宝的故事,提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是我们党的三大法宝;邓小平用“小康”说明中国式现代化的阶段性目标涵义。这些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两个结合”,浓墨重彩地把“第二个结合”凸显出来,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丰富智慧更深层次注入马克思主义,使得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互契合、相互作用、相互成就,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形态的伟大创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两个结合”,体现的是对人类思想文化演进逻辑的深刻认识、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方法论的娴熟运用和发展深化。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两个结合”的杰出典范为指引,通过领悟好坚持好运用好“两个结合”的科学方法,不断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持续提出解决现实问题的科学理念、有效对策,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展现出更为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