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布局,体现了党对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内在规律的新认识,体现了新时代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新要求。作为教育系统的广大干部教师,我们要跳出教育看教育、立足全局看教育、着眼长远看教育,深刻领会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布局的长远考量,深刻认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布局的现实要求,深刻把握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布局的前进方向,更好推动教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快变量、强变量,为加快鄂州市“两区一枢纽”建设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一、夯实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关键是要答好基础教育这道“必答题”
建设教育强市,首先要建设基础教育强市;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首先要办人民满意的基础教育。很大程度上讲,能否堪当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基础教育是关键,也是重中之重。
一是从战略地位上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这当中,基础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根基,具有重要基础性、先导性作用,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对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奠基作用。
二是从战略方针上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基础教育是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关键阶段,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作为育人的根本,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是从战略任务上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办好办强基础教育对建设教育强国具有重要奠基作用。基础教育是重大民生,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强化公益性,做到面向全体、全面培养,实现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发展。
四是从战略举措上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强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坚持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这些重大部署为基础教育明确了发展路径,具有很强的系统性针对性,为统筹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五是从战略支撑上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完善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推进教育数字化。这些重大改革必将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强大动力。
二、夯实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重点是要用好优质均衡这个“坐标系”
当前,科技革命不断加速、人口结构不断变化,赋予了基础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新的内涵。要紧紧抓住教育发展的关键要素和主要环节,着力以新供给适应新需求、以新变化打开新局面。
(一)坚持规划先行,推动建设一批批新学校。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阵地建设不完善,育人质量受影响。与周边城市相比、与发展趋势相比,鄂州市不少地方存在学校办学条件落后、建设进度落后、信息化水平落后等“三个落后”的问题。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在补齐短板的同时,我们一定要站位时代发展前沿,摒弃“重硬轻软”思维,着力建设一批以服务于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导向,以智能泛在环境为支撑,以人文生态、开放协同为特征的“智慧校园”,利用信息技术、社会教育资源拓展学校时空,形成人文化、生态化、智能化、课程化的开放空间。
(二)坚持以强带弱,推动开发一套套新课程。课程是立德树人的载体,课程资源是决定课程目标能否有效达成的重要因素。“双减”背景下,观察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教育差距,最简单的途径就是否看各地各校能否开设多种多样的课程、是否拥有优质的课程资源。在先进地区,有的学校能够开设覆盖覆盖科学、技术、工程、人文 、艺术、语言、数学、运动等八大学科 50余种选修课程;而鄂州市农村地区,有的学校连最基本的开齐开足国家课程都做不到。要发挥“教联体”平台作用,坚持“面向人人”和“拔尖创新”两手抓、两手硬,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支撑课程结构优化、内容扩充、形态重构、过程监测,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学科课程层级化、地方课程主题化、校本课程特色化,加快教育供给模式创新,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需要。
(三)坚持素养导向,推动打造一节节新课堂。课堂是教育的主战场。课堂不变,教育就不变,教育不变,学生就不变,课堂是教育发展的核心地带,只有抓住课堂这个核心地带,教育才能真正发展。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推进,传统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势必遭受巨大变革,“思维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必将登上各类课堂的中心舞台。我们要深刻洞悉科技发展趋势,利用数字赋能,加速课堂革命,全面依托信息技术实现教与学的理念重塑、结构重组、流程再造和模式重建,探索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教学关系,着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坚持能力为基,推动培养一排排新教师。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从结构上看,鄂州市教师队伍存在学科结构、性别结构、年龄结构失衡,队伍青黄不接问题日益显现。从素养上看,部分教师师德践行能力、教学实践能力、学法指导能力、综合育人能力、自主发展能力还有所欠缺,特别是信息化素养及信息技术能力薄弱,适应课堂革命的能力需要加快提升。要以“新时代强师工程”为引领和支撑,建设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队伍。要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持续擦亮“青蓝工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名师名校长”等品牌,多措并举提高教师专业能力、激发内生动力,助力教师站稳三尺讲台、站好三尺讲台。
(五)坚持五育并举,推动培育一波波新学生。教育的根本是“育人”,而不是“育分”。必须加快实现“育分”到“育人”的转变,督促指导各地各校切实做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识、社会实践教育各领域,贯彻学科体系、教学体系、管理体系各环节,将核心素养融入到教与学的全过程,贯穿课程实施的全链条。
(六)坚持协同育人,推动塑造一名名新家长。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根和魂。家庭教育不到位,不仅会抵消学校教育的效果,还会给孩子的发展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现实中,很多家长都在要求孩子学习进步,自己却袖手旁观,只是孩子成长的见证者,不是孩子成长的参与者。要彻底扭转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是老师的事,孩子教育不好,是老师的责任、与家长无关的错误观念,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积极争取财政支持,会同相关部门采用购买服务的方式,把家庭教育纳入婚前培训、家长学校和家校共育的重要内容,成为为人父母的“必修课”,引导家长遵循规律、尊重孩子、尊崇学校,切实担负起扣好孩子人生第一粒扣子的第一任教师的职责。
(七)坚持革故鼎新,推动实行一个个新评价。随着党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及《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等配套文件相继出台,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用人评价等改革举措有序落子,传统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正逐步解决。要制定完善评价细则,按照一致性和创新性相结合、系统性和引领性相结合、科学性和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制定实施相关评价办法。要加快研制评价工具,积极开发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云平台,推动教育质量评价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常态化。要组建评价队伍。积极遴选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教育教学、学校管理、督导评价等方面,具有较高理论素养、专业能力和丰富经验的人员组成评价队伍,全面开展质量评价工作,推动教育重心向评价转移、力量向评价聚集。
(八)坚持系统观念,推动落实一项项新治理。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最直接、最现实、最根本的民生工程。必须坚持党建引领,从组织体系、责任体系、创新体系、制度体系、考核体系五个维度全面布局、全面推进、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织牢扎密布紧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这张“大网”。必须聚焦短板弱项,从急难愁盼破题、从身边小事入手、从关键少数做起,聚焦教育系统存在的顽固性、反复性、隐蔽性和变异性问题,靶向纠治、久久为功,一以贯之将作风建设进行到底。必须加强赋能提效,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教育管理流程再造、协同管理和教育科学决策,实现师生自治、家校共治、社会共育,推动教育生态的持续好转,让教育回归本真、回归纯粹。
三、夯实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重点是要吹响守正创新这声“奋进号”
新时代催生新教育,新定位谋划新发展,新技术构建新生态。鄂州教育要跟上变化、追上形势、适应发展,必须抓住难得历史机遇,办好教育、办强教育,努力在服务“两区一枢纽”建设中交出一份高分答卷。
第一,坚定不移把深化改革作为适应新形势的第一动力。重点是加快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和“管评办分离”改革,实行负面清单管理,探索形成各级政府与学校、家庭与学校、社会与学校的新型关系,努力为教育发展拓展新空间,激发新活力。
第二,坚定不移把上下协同作为实现新突破的第一路径。在顶层设计上,要狠抓整体规划、标准建设、机制创新,完善教育发展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在基层创新上,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示范推广和培育推广双向联动,点面结合推进整体创新,加快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第三,坚定不移把数字赋能作为应对新变化的第一要素。着力把握信息时代、数据时代、智能时代的新特征,深化人才培养模式与教育服务模式改革,用新的思维、新的模式、新的路径、新的机制破解课程与教学改革中的瓶颈与难点。
第四,坚定不移把教师队伍作为担当新使命的第一资源。人力资源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面向未来培养创新人才必须要有一支创新型的教育人才队伍。要大力建设创新型的教育管理队伍、校长队伍、教师队伍和教育研究队伍,以创新型的教育人才队伍担当鄂州教育的新使命。
第五,坚定不移把作风建设作为走好新征程的第一保障。牢牢把握住教育事业发展的“时”与“势”,激发广大干部教师砥砺奋进、实干争先,拒绝思想上的“躺平”、担当上的“躺平”、行动上的“躺平”,争做新时代奋发有为的“干将”,为推动鄂州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作风保障。(作者系湖北省鄂州市教育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