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驱动变革,数字创造未来。20世纪90年代初,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期间,深刻洞察信息科技发展趋势,高瞻远瞩地提出要大力发展电子、通信设备等信息产业,亲自推动冠捷电子落户福州。2000年,习近平同志担任福建省省长时,作出建设数字福建战略部署,开启福建大规模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进程。2014年11月、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来闽考察,都深入福州数字经济企业调研,勉励我们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2018年4月、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分别给首届、第三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发来贺信,提出重要要求。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敏锐把握,对福州加快数字建设的殷切希望。我们要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结合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坚持信息化数字化驱动引领,加快打造数字应用第一城,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福州篇章。
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论述,切实增强以数字化引领驱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时代发展大势和国内国际发展大局,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发展趋势,深刻阐明了数字化发展的趋势和规律,系统回答了事关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我们要深刻学习领会,全面准确把握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
深刻理解和把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根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动摇坚持党管互联网。党是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始终坚持党管互联网、党管数据,切实把党的领导贯穿到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确保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深刻理解和把握“发挥信息化驱动引领作用”的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世界各大国均把信息化作为国家战略重点和优先发展方向;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信息化是“四化”同步发展的加速器、催化剂;坚持发挥信息化驱动引领作用。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信息化数字化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战略性、引领性作用。主动适应数字化发展规律,积极破除制约数字生产力释放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转变与数字时代不符的思想观念,发挥信息化数字化的驱动引领作用,抢占发展制高点,赢得发展主动权。
深刻理解和把握“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的目标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贯彻网络强国战略,把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推动政府数字化、智能化运行,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数字化不仅是一场技术革命,更是一场治理变革,是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全方位、系统性重塑。坚持改革创新思维,以数字技术赋能治理主体高效互动、治理决策过程科学、治理任务完成智能和治理领域管理精细,一体建设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
深刻理解和把握“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宗旨目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信息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当前,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人群之间数字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依然较为突出,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实施全民素养与技能提升行动,不断提升经济社会的数字包容性与普惠性,确保数字技术和生产生活的结合,始终朝着造福社会、造福人民的方向发展。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数字化引领驱动现代化,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面对新使命新任务,我们要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前瞻性思考、系统性谋划、整体性推进,推动数字化深度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全过程各方面,更加富有成效地以数字化培育新动能,以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以新发展创造新辉煌。
激发数字经济活力,赋能实体经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不仅是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支点,可以成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引擎。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机遇,需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是数字经济的发展基石、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加快布局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基础设施,稳步发展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融合基础设施,适度超前部署光电信息、能源材料、集成电路创新实验室等一批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础。
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要做大做强智能计算、新型显示等产业集群,加快培育自主可控的产业生态,实施数字经济新业态培育工程,聚焦元宇宙、鸿蒙、电竞等新兴领域,大力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电子商务、柔性制造等新业态,提升数字产业竞争力。产业数字化是经济转型的重要方向,要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大力培育差异化、特色化、专业化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更多产业大脑、智能工厂,推动重点产业链“上云用数赋智”,促进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园区是“数实融合”的主阵地,要以实施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为契机,推进园区数字化改造,建设数字化转型能力中心,为企业提供低成本、轻量化、模块化的数字化改造服务,促进园区产业链优化和协同发展。
强化数字科技创新。技术创新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持续办好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展示新兴前沿技术产品和应用场景,引进高端数字技术人才、数字技术项目。加强数字关键核心技术的研究,依托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创走廊等创新载体,开展重大技术“揭榜挂帅”,增加科技创新源头供给,打造一批数字经济“独角兽”“科技小巨人”和“瞪羚”企业。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数字经济龙头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设立区域职能总部、数据中心等,提高关键核心数字技术攻关能力,形成研发攻关、成果转化、产业创新全链条发展,使科技创新“关键变量”成为振兴发展的“最大增量”。
增强数字政府效能,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贯彻网络强国战略,把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推动政府数字化、智能化运行,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数字政府建设有助于推动政府治理流程优化和模式创新,提升政府运行效率,是构建法治政府、廉洁政府、服务型政府的客观要求。
推进数据资源体系建设。公共数据关乎国计民生,蕴藏着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加强数据汇聚共享、全生命周期管理,构建省、市、县(市)区数据共享管理平台,以数字技术服务党政机构职能转变、制度创新、流程优化,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协同联动,加速释放公共数据要素价值,提升数字政府治理水平。
提升政务服务便利水平。政务数据资源融通共享,才能实现数字政务高效协同,实现流程再造、效率提升、治理优化。围绕政务服务“集成化、精准化、数字化”发展方向和群众“个性化、便利化、温馨化”服务体验要求,构建“数据+服务+治理+协同+决策”运行新模式,打造政务服务“一朵云”“互联网+政务服务”等大数据平台,完善智慧审批、一网协同、一网通办、一网好办和不见面全程网办等模式,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全力筑牢网络安全屏障。网络与数据安全是数字政府建设的基础保障,要坚决守好网络安全防线。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促进发展和依法管理相统一、安全可控和开放创新并重,推进制度、管理和技术衔接配套,构建数字政府安全保障体系。要强化网络阵地建设,坚持依法治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深入开展“清朗”等系列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牢牢掌握网上信息传播和意识形态斗争主动权。
繁荣发展数字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和城市影响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延伸了文化产业链,又集聚了大量创新人才,是朝阳产业,大有前途。当前,信息技术革命日新月异,互联网为促进文化繁荣发展提供了新载体、新机遇。我们要切实发挥数字技术重要作用,传承优秀历史文化、开展文化传播,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
培育网络文明新风尚。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强化网络文化建设,鼓励文化单位和广大网民依托网络平台依法进行文化创作表达,推出更多优秀的网络产品服务,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
深入实施争做中国好网民工程。开展“职工好网民”“巾帼好网民”“青年好网民”“金融好网民”系列活动,创造、传播、传递对个人和社会有价值的供给文化,弘扬正能量,引领新风尚。
推进文化数字化发展保护。文化文艺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这需要强化文化单位数据对接,推动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馆等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建设,增强公共文化数字内容供给。加强数字新媒体建设与管理,积极运用新媒体数字技术,推进文物、古籍、古厝、地方戏曲剧种、民族民间文艺等文化资源与现代科技、艺术、娱乐等领域有机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打响闽都文化国际品牌。
推动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提升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质效,是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趋势。提速文化产业数字化布局,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壮大数字创意、网络视听、数字出版、数字娱乐等产业,推动传统业态数字化升级,丰富群众的文化体验形式和消费模式。依托历史文化街区和特色文旅资源,大力发展智能导游、导购等网络旅游服务,着力打造3D景观、VR体验等虚拟旅游产品,以数字化推进服务优化、提升旅行体验,重塑文旅消费供应链及价值链。
优化数字社会环境,绘就数字幸福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适应人民期待和需求,加快信息化服务普及,降低应用成本,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数字化助力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着力夯实智慧城市底座。推进城市智慧化转型发展,是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补齐城市公共服务短板、提升市民生活品质的重要举措。开展数字孪生城市建设和市政基础设施智慧化改造,狠抓人工智能计算中心、“5G+智慧城市”等项目建设,构建“城市大脑”,加强对智慧社区、基层治理、城市体检、城市综合服务管理等“CIM+应用”的支撑,提升对经济社会运行状况的感知能力、预判能力和管理水平,让城市更加宜居、更具韧性、更有智慧。
推进基层治理数字化。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以数字技术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不断改善基层民生水平,已成为时代发展的新趋势。坚持数字赋能,打造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数字化管理服务平台,推动党建引领、社区自治、民生服务、政务热线、基层综治、城市管理等有机融合,开发便民“有呼必应”APP,创新“一线吹哨、部门报到”“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等治理机制,解决好群众身边急、难、愁、盼问题,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点亮市民幸福生活。
推动数字化服务普惠应用。建设数字社会目的在于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需要加快打造泛在可及、智慧便捷、公平普惠的数字化服务体系。围绕满足城乡居民的期盼,加快城市数据整合共享和业务协同,推进城市智能设施向乡村延伸覆盖,推动乡村特色产业、文化旅游、党务村务、基层治理等信息化改造提升,建设一批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数字应用场景,加快弥合数字鸿沟。大力提升教育、医疗、就业、养老、托育等重点民生领域数字化水平,创新发展“云生活”服务,促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构筑数字生活新图景。
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守护绿水青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当今世界,数字化和绿色化是两大趋势,两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以数字化促进绿色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将产生“1+1>2”的整体效应。
打造智慧高效的生态环境信息化体系。数字赋能、科技创新是高质量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动能。抓好生态云建设,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提高对大气、水、土壤、自然生态等数据资源的自动采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建立生态环境一体化政务数据目录。强化智慧水利建设,构建数字孪生流域,打造看水一张网、治水一张图、管水一平台的智慧水平台,实现数字化场景、智慧化模拟、精准化决策,赋能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江河湖生态保护治理。
加快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化转型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孪生体,是落实“双碳”战略的关键抓手。构建城市运行绿色化转型监测体系,依托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和碳排放感知、碳足迹追踪等数字化手段,开展城市重点行业、产业、园区等碳排放监测。提升数字化节能降耗能力,以数字技术带动能源电力、钢铁等重点行业的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绿色转型,加快建设智慧农业、智慧供水、智慧电力等,促进绿色低碳新技术和节能设备广泛使用,推动企业和园区低碳智慧发展。
倡导绿色智慧生活方式。推动数字生活与绿色生活融合共生,是数字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旨归。倡导数字化绿色化生活,推动社区提升水资源、垃圾分类回收等智能化管理水平,打造绿色低碳社区。引导市民主动参与能源资源节约和保护生态环境,拓展“一码通行”应用场景,健全轨道交通、地面公交、自行车和步行系统数字化绿色化协调发展的出行网络,鼓励绿色出行,推动全民共建共享绿色低碳家园。
(作者系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林宝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