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2003年,浙江省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从全省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千万工程”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浙江省进行了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和整体性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20年来,“千万工程”得以不断推进,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引领进步,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深化提升,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迭代升级。“千万工程”蕴含着丰富的系统观念,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江西的最大启示就是必须遵循系统观念的内在规律与实践要求,正确处理好局部和全局、重点和非重点、当前和长远、速度和质量的关系,并将其转化为推进江西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和方法。
统筹好“局部”和“全局”,凝聚高质量发展“合力”。局部和全局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局部依托和服务于全局,如果不从全局、整体去考虑,就容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然而,全局又不能脱离局部,需要局部作用的发挥。浙江省通过实施“千万工程”走出了一条“以点促线”“以线促面”再到“全域发展”的新路径,实现了由一个个具体的行政村和示范村再到“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蝶变。同时,把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统筹考虑,形成了有效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合力。因此,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要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就必须有效地将区域性与全局性统一起来,在确保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稳定有序的前提下,统筹各类资源和力量,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就江西省而言,城乡区域发展总体上较为均衡,但均衡的水平还不高。为此,需要在统筹各个区域发展的同时,加快实施“强省会”战略,做大做强南昌都市圈,增强其对全省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以此推动全域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统筹好“重点”和“非重点”,形成高质量发展“巧力”。唯物辩证法认为,在面对事物矛盾发展过程中,既要抓住主要矛盾,也要兼顾次要矛盾。实际工作中,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论上要有重点与非重点之分,做到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在实施“千万工程”过程中,始终牢牢把握“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这两个不同阶段的“牛鼻子”,抓住这些关键点来突破带动全局工作,充分运用了“四两拨千斤”的巧力。从“最先一公里”来看,坚持以整治环境问题为重点和先手棋,从垃圾收集、村道硬化、卫生改厕、河沟清淤、村庄绿化不断向污染治理、农房改造等方面拓展。从“最后一公里”来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紧紧抓住“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这个重点,不断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有效地推动了城乡融合发展。当前,对于江西省发展来说,要持续纵深推进数字经济做优做强“一号发展工程”和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通过这两项事关全局的重大牵引性工作来推进江西的高质量发展。
统筹好“当前”和“长远”,保持高质量发展“定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到“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立足当前”就是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解决具体问题,多做打铺垫、管根本的事;而“着眼长远”就是要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坚持久久为功,以更宽广的视野来抓谋划和促发展。20年来,浙江省紧盯“千万工程”目标不动摇,始终把“千万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保持战略定力,一任接着一任干,每年召开深化“千万工程”现场会,由省委书记亲自参加并作工作部署。在立足当前的同时,着眼长远,在实现一个个具体目标的基础上又不断提出新的目标,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引领起步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深化提升,从“千村未来、万村共富”迭代升级到“千村向未来、万村奔共富、城乡促融合、全域创和美”生动局面,再到现如今“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新目标,既不断丰富着“千万工程”的内涵,又深化拓展了“千万工程”的外延。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然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任务,无法一蹴而就,需要分阶段、分步骤循序渐进实现。为此,要从“千万工程”中汲取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的力量和智慧,聚焦“努力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的目标要求,充分用好江西的区位、资源、文化等优势,保持工作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
统筹好“速度”和“质量”,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速度和质量是相互依存的。没有一定的速度,难以企及发展的质量;没有相应的质量,就遑论发展的速度。浙江省坚持“速度”与“质量”并重,在追求发展速度的同时,也注重发展的质量。从发展速度方面看,20年来浙江省保持着较高的增速,地区生产总值从8000亿元跃升至7.77万亿元,增长了8.6倍;进出口总额占全国比重从6.8%提高至11.1%;城市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由2003年的13180元和5431元提高到2022年71268元和37565元,分别增长了4.4倍和5.9倍。从发展质量方面看,20年来,高质量发展始终是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第三产业占比从40.3%提高至54.3%;科技进步贡献率从43.6%提高至68%,研发人员密度为国内第3位,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0%,区域创新能力从国内第6位跃居第4位,农业现代化水平居国内第3位;森林覆盖率从59.4%提高至61.24%,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实现了全覆盖,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截至2022年底,浙江省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连续22年和38年居全国各省区市第1位,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9,连续10年呈缩小态势。当前,江西省正处在厚积薄发、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做大总量与提升质量的双重使命,这既要不断扩大内需和打造发展的新生长点,保持合理的经济增长速度,又要坚持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
〔作者系江西省委党校(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政治学)教研部主任、教授姚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