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指出,党校作为党的思想理论战线的重要方面军,承担着为党献策的重要职责。要做好理论研究、对策研究这个探索规律、经世致用的大学问,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推进党的理论创新、为党和政府建言献策等方面推出高质量成果。面向未来,进一步拓展研究阐释的深度和广度、加强重大现实问题研究是党校为党献策的重要职责所在。党校要在思想引领、理论建设和决策咨询等工作上发挥更大作用,注重从四个方面发力,提高科研咨政水平。
聚焦学科定位,“凝练起来”明方向。学科建设是党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明确规定,“学科建设是加强党校(行政学院)教学科研工作、提升师资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建设。党校(行政学院)学科建设应当重点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加强党性教育学科建设,积极扶持教学急需且相对薄弱学科,逐步形成突出党校(行政学院)特色、满足干部培训需要的学科体系。”这一规定明确了党校学科建设的定位和目标,强调党校学科建设是提升党校教学、科研和咨政水平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人才强校战略的重要载体,必须突出党校特色和发挥党校作用。因此,要聚焦主业主课,凝练学科方向,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发挥学科优势,积极引导广大教师立足本学科研究领域,持续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研究阐释,不断取得具有较高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
聚焦重大问题,“钻得进去”深研究。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为党校学习研究和教学实践提供了鲜活的选题和生动的教材。党校作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宣传的重要阵地,要用心用情深挖这一“富矿”,充分发挥自身的学科优势、学术优势、话语优势,在体系化、学理化上下功夫,把党的创新理论的时代背景、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原创性贡献研究深、阐释透。在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基础上,以充满战略的科研眼光和敏锐的科研触觉把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重大决策部署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选题方向,并与各地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坚持科学谋划、周密论证,做到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由点到面、由个别到系统,进行全面系统谋划,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推出一批有深度、有分量、有影响的系列化、集成化理论研究成果,为高质量教学提供基础,为研究阐释好党的二十大精神作出贡献。
聚焦团队建设,“协同合作”齐发力。与普通高校相比,党校(行政学院)普遍面临师资力量总量偏少、高层次人才相对紧缺、科研成果质量相对不高等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在于解决“人的组合”问题。只有团队才能“盖大楼”。在突出优势学科建设的同时,也应关注其他学科发展,形成多学科研究团队协同合作,拓展理论研究与对策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改变“一枝独秀”“昙花一现”式科研咨政,形成“百花齐放满园春”的良好局面。不断强化引才、育才和团队建设,用好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学员资源,充分发挥“集群效应”,集思广益、优势互补。按照党校科研工作要“多搞‘集成’和‘总装’,多搞‘自主创新’和‘综合创新’”的要求,进一步加强科研协作,立足生动丰富的社会实践,深入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努力形成立得住、叫得响、有分量的研究成果。
聚焦建言献策,“扎实推进”出实招。学习和研究的目的在于应用。新时代新征程为开展决策咨询工作和智库建设提供了难得机遇和广阔舞台。党校教师是我们党直接掌握的一支教师队伍,是我们党一支不可多得的理论力量。党校教师要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不断提高教学培训、科学研究、决策咨询能力,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要善于在调查研究上下功夫,真正沉下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拜人民为师,切实掌握真凭实据的“第一手材料”,发现“真问题”,找到“金点子”,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要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本领,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从“务实”“管用”入手,找准“题眼”,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要守得住初心、耐得住寂寞,甘愿坐冷板凳,执着坚守,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使科研咨政工作更好地与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同频共振、深度融合、贴近实际,推出更多有价值、接地气、用得上的研究成果。
(作者系青海省委党校副校长、教授马洪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