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鲜明阐释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发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号召。气象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支撑和保障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气象工作关系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要加快科技创新,做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推动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高气象服务保障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气象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坚持趋利避害并举,建成世界上保障领域最广、机制最健全、效益最突出的中国特色气象服务体系,气象服务公众覆盖率达到99%,科学知识普及率超过80%,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GDP比例下降到0.29%,气象投入产出比达到1:50。紧跟世界气象发展步伐,建成陆海空天一体化气象监测系统、现代气象预报业务体系、广泛共享的海量气象数据系统,实现全时全域全要素综合观测、无缝隙智能化网络预报、统筹集约高效信息数据支撑,气象基础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气象发展的战略支撑,不断夯实基础研究,集中攻关关键核心技术,努力突破“卡脖子”技术瓶颈,自主研发的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基本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气象科技成为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度融入全球气象治理体系,为解决世界性气象科技难题、改善全球气候环境贡献中国模式、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气象全球影响力和话语权显著提升,开启从气象大国向气象强国迈进的新征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国气象系统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战略全局,完整、准确、全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准确把握中国特色气象现代化的显著特征,自信自立、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将气象高质量发展作为气象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要求和首要任务,努力以气象现代化服务保障中国式现代化。
始终坚持气象现代化的基本原则
中国式现代化是基于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现代化实践之路。气象现代化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基于中国国情、有别于其他国家气象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是我国气象工作在政治保证、发展思想、定位属性、职能使命等方面守正不变的重要体现。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这一根本政治保证不动摇。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最高政治原则,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含糊和动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气象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谋篇布局、举旗定向,引领气象事业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气象工作发展道路。我们充分认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极端重要性,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党的领导贯穿气象事业各方面各环节,落实到融入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保障改善民生、做好防灾减灾救灾等各项工作中,以实际行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推动气象事业和气象现代化建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行。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动摇。气象现代化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气象现代化。人民美好生活对气象服务的需求数量日益增多、领域日益广泛、产品日益精细。气象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国家需要作为气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落实到积极推进气象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不断扩大服务领域、提升服务品质、丰富服务内涵,增强各类群体获取气象信息的便捷性,不断提高气象服务均等化水平,让人民群众越来越切实地感受到气象现代化建设的成效、气象服务的温度、气象为民的情怀。
坚持社会公益事业这一定位属性不动摇。《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规定,“气象事业是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基础性公益事业,气象工作应当把公益性气象服务放在首位”。我国气象事业始终坚持科技型、基础性、先导性社会公益事业的定位属性,统筹城乡和区域气象均衡发展,统筹部门和行业气象协调发展,逐步形成部门主导、行业参与、服务全面、普惠均等的基本公共气象服务体系。紧紧围绕基础性支撑职能,始终融入各行各业发展,积极提供资源和信息要素支持,坚持“气象+”“+气象”的发展理念和方向,广泛开展省部、部际、部企、部校等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的合作与共建,在共谋共商、团结协作中切实发挥气象避灾减损、提质增效、利民惠民、增绿降碳的作用。
坚持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这一职责使命不动摇。国家发展进步、人民福祉增进、经济社会发展、防灾减灾救灾等都对气象提出巨大需求,我们始终围绕我国现代化建设战略安排,谋划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确保气象现代化服从于国家现代化建设进程、服务于国家现代化建设目标。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气象适应这一目标任务,努力构建科技领先、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人民满意的现代气象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在守正创新中担当中国式现代化的气象使命
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既要在立场、方向、原则、道路等根本性问题上旗帜鲜明、毫不动摇,又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创服务水平之新、创能力建设之新、创发展动力之新、创发展活力之新、创引领保障之新,在守正创新中担当中国式现代化的气象使命。
提高生命生产生活生态气象保障水平,创服务水平之新。建设气象强国,必须推动气象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提高气象全方位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能力。面向生命安全,强化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健全气象防灾减灾机制,大力发展人工影响天气,提高全社会气象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面向生产发展,主动融入和服务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建立“气象+”服务模式,优化经济高质量发展气象服务供给,助力经济循环畅通和国家重大战略实施。面向生活富裕,锚定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推进气象全面融入数字生活,接入“城市大脑”和基层网格治理体系,将基本公共气象服务纳入各级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面向生态良好,强化应对气候变化、气候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等气象科技支撑,强化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气象保障,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气象智慧。
增强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能力,创能力建设之新。气象基础设施是国家重要公共基础设施,必须把握适度超前定位,建立气象基础能力升级更新机制,推动实现气象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围绕建设精密气象观测系统,强化部际协调机制,加强统筹规划,统一布局、共同建设国家天气、气候、空间气象和专业气象观测网,推进气象探测装备国产化和智能化。围绕构建精准气象预报系统,建设世界一流国家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发展自主可控地球系统数值模式,构建无缝隙、全覆盖、智能数字的精准预报体系,加强突发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预警一体化建设。围绕发展精细气象服务系统,打造面向全社会的气象服务支撑平台和气象服务众创平台,构建气象服务大数据、智能化产品制作和融媒体发布平台。围绕打造安全高效的气象信息支撑系统,建设国际一流的地球系统大数据中心,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地区气象相关数据获取、存储、汇交、使用监管机制,适度超前升级迭代国家气象超级计算系统和气象大数据平台,构建数字孪生大气。
推动气象核心技术实现新突破,创发展动力之新。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先导性事业,关键核心技术买不来、等不来。建设气象强国,必须坚持科技创新在气象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健全国家气象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提高气象创新链整体效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集中攻关关键核心技术,实施国家气象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将气象重大核心技术攻关纳入国家科技计划予以重点支持,在地球系统数值模式、灾害性天气、气候变化、气象重大装备等领域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建立核心技术联合攻关体制机制。加强气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布局建设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支持气象领域国家实验室建设,实施科技力量“倍增”计划。打造高水平创新型人才队伍,国家级人才计划和人才工程加大对气象领域倾斜支持力度,培养造就国际一流的气象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大对大气科学领域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力度,优化气象人才培养、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
健全气象发展体制机制,创发展活力之新。气象体制机制是气象发展的坚强保障,必须坚持双重管理体制,健全政策保障机制,激发各类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气象发展的强大合力。加强部门间规划统筹和共建共享,健全重要气象设施布局统筹规划和建设机制,将相关部门的气象观测设施和观测资料纳入气象设施总体布局,强化行业气象统筹协调发展,避免重复建设。健全稳定增长的投入保障机制,把支持气象强国建设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切实加大对气象卫星、雷达、超级计算机和观测站网等重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完善升级迭代及运行维持机制,加大对基层和欠发达地区气象基础能力建设支持力度。完善气象法律法规标准体系,依法加强气象设施及探测环境保护,依法实施气象专用装备许可、公众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统一发布制度,依法规范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气象信息服务等活动。
抓好气象系统党的建设工作,创引领保障之新。加强气象系统党的建设,是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彰显新时代气象事业政治属性的内在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加强党建业务深度融合,创新系列主题活动载体,锻造一支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气象党员干部队伍,以高质量党建保障气象现代化建设目标如期实现。
(作者系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陈振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