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用“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精准概括了党校在党和国家事业中的基本职责与职能。这8个字包含着过往的经验和规律,也指明了未来的方向。我们这么大一个党,9600多万党员因为共同信仰而汇聚在一起,需要依靠教育来不断强化。有了精神上的涵养、思想上的统一,才能真正实现组织上的统一、行动上的一致。同时,党员在党的学校里接受教育,还能够增强对组织的归属感、党员身份的认同感、党校校友的荣誉感,这些都有利于党的团结统一。
说到培育人才,有一个有意思的巧合。我们的校庆日是3月13日,而3月12日恰好是植树节,很自然让人联想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道理。树人和树木有相通之处。树苗要长成参天大树,必须精心栽培,否则容易长歪。同理,要把执政骨干锻造成烈火真金,“既能对付黑暗,又能迎接光明”,也应用心培养,不断提高其理想素养、党性修养、能力素质。千千万万党员变强了,整个党才能更强大。党校就是这样源源不断地为党培养人才,使党的事业生生不息。
同时,党校还要为党献策,对党的理论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进行论述阐释,做好理论研究、对策研究。历史上,中央党校一批批名师大家,积极阐释党的理论,教育引导广大干部投身于火热现实中,极大提高了党的思想理论的影响力、辐射力。此外,党校还承担中央布置的重大课题研究,为中央许多重大决策出台提供了参考建议。
通过领会党校初心的内涵,我进一步深化了对党校独特价值的理解和认识。理解决定选择,认识决定行动。党校事业是神圣的,自己能够投身于这份事业分外幸运,更应该带着信念、带着责任,全力以赴把工作做好。初心易得,始终难守。每遇倦怠之时,最需要做的还是重温初心。想一想当初为什么来党校,到底想要干什么。在不断擦亮初心的过程中,克服动摇和怀疑,唤醒热爱与坚持,让自己在平凡充实的工作中得到积累、沉淀,同时提醒自己,走得再远,遇到再大困难,都要不失朝气锐气,不惧奋斗之苦。
无论多么宏大的事业,最终都基于实干。坚守党校初心,需要每个人脚踏实地,为育良才、献良策贡献力量。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室研究二处处长陈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