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教育 > 正文

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

跑好育人“接力赛”

张 健    2023-09-06 11:09:38    人民日报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改革创新,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接续推进的过程,要针对青少年成长的不同阶段,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创新课程内容,构建链条式课程内容体系。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课堂教学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内容和课程标准。可以说,课程内容一体化建设是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方面。这就要求我们遵循教学规律,紧密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改革创新课程内容,精心设计、逐步推进,构建起主线贯穿、环环相扣的“链条式”课程内容体系。提升课程内容的整体性、连续性、逻辑性,形成循序渐进的教学内容体系,实现各学段教学内容既分层分类、又有效衔接。

加强队伍建设,构建接力式教师队伍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强教必先强师,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育人水平,直接影响思政课的效果。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课整体性教学目标的达成、递进性教学内容的推进和衔接性育人过程的开展,不同程度受到教师学段的限制。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要改革创新教师队伍选、育、用等管理体制,促进不同学段教师间的沟通协调,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现教学成效最大化。搭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研究平台,通过集体备课、教学研讨、专题培训、科研合作、资源共享等一体化教学研究活动,打破壁垒,全面提升教研水平,构建起相互助力、彼此成就、逐级赋能的接力式教师队伍体系,形成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教学发展共同体,在团结协作中跑好育人“接力赛”。

夯实制度基础,构建协同化长效保障机制。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离不开长效保障机制。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需要一体化构建备课平台进而实现资源共享,需要一体化培养思政课教师进而实现教学的有效衔接,需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进而实现同向同行。这既要有顶层设计,又要有协同化平台,还要有跨部门管理的人力、财力、物力支撑。在实践中,可以探索建立高校理论优势与中小学实践优势的联结机制,激发学生学好思政课的内生动力形成机制,大数据、可视化以及人工智能协同创新机制等,为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优化教育环境,构建立体化协同育人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要统筹运用好各方面力量与资源,推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合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加强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教育部等部门牵头抓好思政课建设,地方各级党委要把思政课建设作为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的标志性工程摆上重要议程,学校党委书记、校长要带头走进课堂,带头加强思政课建设。推动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建立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机制,构建起立体化协同育人格局,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才。

(作者为温州大学党委书记)

 

《 人民日报 》( 2023年09月06日   第 09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帮助困难学生,是我一生的信念”
下一篇:湖南新华书店集团“教育数字化创新成果”亮相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