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教育 > 正文

校长更替:在守成与创新中奔赴未来

林忠玲    2023-07-19 17:04:57    中国教育报

中小学校的发展中,管理人员的更替无法避免。因为校长的更换,会带来学校管理样态的改变。通俗地来讲,校长更换通常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新任校长由本校的干部提拔就任,管理上往往延续之前的“既定方针”,过渡比较自然;一种是新任校长由外校转任,与前任校长没有多少交集,难免会出现管理模式新旧磨合的现象,甚至可能会带来学校管理一定时期内的波动。

校长更换背景下的守成与创新,都应该以学校的长期稳定和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作为新任校长,接过前任的接力棒后,如何迅速调整自己的奔跑姿势,带领学校向着未来奔赴?

理“旧账”,盘点学校发展的历史方位

新旧校长交替,是学校发展的关键事件。学校各方人群都会对新校长到任后的“风吹草动”给予特别关注,尤其关心新校长如何处置前任的“旧账”。他们从新校长处理“旧账”的态度、行为中,基本就可以推断出新校长行事的风格、做人的格局和教育的情怀等。对于新校长来说,无论是原地提拔的,还是异地空降的,对新岗位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陌生感。理好“旧账”,是新校长摸清家底、认清方位、酝酿出发的“起步价”。

新校长理“旧账”,应把调查研究作为法宝。前任留下的“旧账”,有可能是一笔蕴藏着财富的宝藏,也可能是暗含着危机的烂摊子。只有透过表象看到真相,才可能作出理性的决策。因此,新校长理清“旧账”,要从了解实情开始。这就需要新校长俯下身子,通过看台账资料,查历史文件,听教师意见,摸排历史原因、事件过程,为对症下药、处置棘手问题提供重要依据,也为提取放大成功经验找到可靠的抓手。

新校长理“旧账”,应把依法依规作为原则。经常听到有的新校长在处理一些事务时喜欢说“有例不破,无例不兴”。其实,这样的态度并不科学,甚至是危险的。学校里有些做法,因时过境迁,当初合法的现在可能会变成违规。对前任的做法,是“破”还是“兴”,不应该简单地取决于对“人”的态度,而应看其做法是否合法合规。凡是有违法律、纪律、规定、制度的,都应该果断叫停。

新校长理“旧账”,应把有利发展作为策略。“新官上任三把火”,似乎是权力新老交替的通行规则。之所以流行烧“三把火”,有的是对积弊的否定与抛弃,烧得在理;有的夹杂着新校长为个人立威的因素,烧得莫名其妙。学校是一个最不能折腾的地方,新校长仅仅为自己找到位置而“烧火”,很可能伤人害己。如果学校有些做法已经明显不合时宜,一味“愚忠”式坚守,不仅会影响新校长的声望,而且会贻误学校的发展;如果学校有些做法合法合情合理,新校长偏要去标新立异,同样会给人好大喜功的印象。新任校长要不要烧“三把火”,关键看是否有利于学校的发展。

接过接力棒后,新校长首先要追问“我们在哪里”。如果弄不清学校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学校发展就可能会陷入混沌之中。因此,理“旧账”的目的,并非仅是对过往的清算,而是借助新老交替,对学校的运行状态和质量进行系统“体检”,认清自身所处的历史方位,以便开启新的旅程。

谋新路,找准学校变革的最佳切入点

毋庸置疑,无论是上级组织还是本校教职员工,都会对新校长充满热切期待,希望其给学校带来崭新气象。如果迟迟看不到新校长发声发力,学校运转一切“萧规曹随”,难免让人对新校长的能力产生怀疑。因此,新校长到任后的一段时间内,除了要理“旧账”,还有一个重要使命:推出新的施政方略。

新校长施行新政,会因为个人风格和校情不同,而采取或急风暴雨或润物无声,或投石问路或整体联动等不同方式的变革。不管采取何种方式,由新校长到任而引发的学校管理变革,应该指向让学校组织避害趋利、臻于完美,奉行的是“让我们的学校变得更好”的价值观,而不是为新校长出场配套的“排场”。

新校长应在哪些方面寻找学校变革的着力点呢?

其一,在问题中找到变革的思路。如果看不到学校存在的问题,就是管理者最大的问题。新校长接手后,应该强化问题意识,并找到引发问题的根本原因,从源头上予以根治。如某新校长发现学校提倡就餐光盘行动一直不见成效,通过检查、扣分、曝光等手段强力推动也收效甚微。经过调查走访,新校长发现:是学校饭菜质量和取餐方式导致了学生无法光盘,而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学校食堂只有1家外包公司,缺少竞争。于是,新校长主导引入3家公司同时进入学校提供就餐服务,并启动饭菜质量学生满意度测评淘汰机制,很快就解决了光盘不力这个老大难问题。问题是学校发展的危机,但“危”中有“机”。新校长遇到问题如果绕着走,就容易丧失新的发展机遇。

其二,在民意中找到变革的思路。新校长能不能在一所学校站稳脚跟,取决于民心向背。一位好的学校管理者,能够善于从民意中听到责任与义务、鞭策和警戒、方向与动力。当新校长顺着民意推进变革,就有了正义,而不至于被误认为是为个人捞取资本。某校教师对管理干部绩效工资比一线教师高颇有微词。新校长了解情况后,立即着手优化学校绩效工资方案,征求教师对学校管理人员工作量的计算方式,既倒逼着学校管理人员尽职尽责,又让教师们理解了管理工作的不易。“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改革的动力,往往就在民意中。

其三,在趋势中找到变革的思路。当下的教育正在发生目标和愿望的深刻转型,如果学校发展方式不及时做出调适,就难以匹配新的赛道。面对新趋势,新校长需要找到变革的底层逻辑,在一条并不熟悉的路上牢牢把好方向盘,把准大变革的脉搏。如新课程方案、新课标落地后,迫切需要课堂从“教”为中心转向“学”为中心。如果新校长借助这个时机,策动学教翻转的课堂新风景,既是对课改大趋势的积极回应,也是推动学校教育的“正道回归”。顺着大趋势推动学校变革,不失为新校长推行新政的小智慧。

思远方,锚定学校抵达的未来方向

新校长从接手一所学校的那一刻起,注定成为这所学校历史的书写者。有担当的校长都会时常想一想:我该为这所学校留下什么?新校长留下的这段历史,是浓墨重彩还是轻描淡写,是名垂后世还是不见经传,取决于其带领学校能走多远。书写学校的历史,应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留痕:

在文化建设上给未来留痕。文化是学校之魂,是在制度管不着的地方发挥作用的那个东西。建立基于使命、愿景的价值体系,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头戏。新任校长在学校文化价值体系建设中,一般扮演三种角色:一是创造者,帮助学校“找到属于自己的句子”。如张伯苓先生为南开确立了“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他的名字必然会被历史铭记。二是继承者,让优秀的学校文化基因生生不息。如北大校长蒋梦麟、胡适、马寅初,一任接一任维护和弘扬着蔡元培先生提出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北大精神。三是改造者,将学校文化的表达式由“过去时”升级迭代为“现在时”“未来时”。

在机制创设上给未来留痕。机制是组织的稳定结构,现代治理提倡:能用结构解决的不用制度,能用制度解决的不用会议。一些学校之所以出现“人走政息”的现象,原因主要在于人在管理中的作用大于结构的作用。在学校现代治理的新语境下,新校长需要警惕“个人魅力”。所谓的“一呼百应”,骨子里还是人治的缩影,难以避免“人走茶凉”。有前瞻性的管理,应当力求通过组织变革的方式,沉淀出保障学校善治的好机制。当一个校长离开学校时,其所建立的运行机制成为不可替代的规则,仍然一直被沿用下去,这就是校长对学校历史作出的贡献。

在队伍锻造上给未来留痕。常言道:人对了,事情就对了。很多时候,我们不缺钱,而是缺少人,缺少有价值的人。企业界认为,经营下属是职场上最高价值的投资。同样,经营学校就是经营队伍,有一支专业化程度高的教师队伍,是成就一番事业的前提。由于职业体系的原因,新校长有可能面对的是一个想着“躺平”“佛系”的教师群体。指责、抱怨于事无补,唯有通过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交往,抓教师成长的关键时期,搭建关键平台,才有可能唤醒正在倦怠期的教师,给学校奔赴未来留下最有价值的财富。

(作者系全国新教育实验研究院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教育局原副局长)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六和工程”相得益彰 “立德树人”成效显著
下一篇:成长之路,与“美”同行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