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教育 > 正文

南京大学:矢志不渝弘扬留学报国传统

2023-05-18 10:33:47    光明日报

初夏时节的江淮大地,草木葱茏、生意盎然。漫步在南京大学校园,道路两旁“再创佳绩,争做表率”“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的道旗格外醒目。此情此景,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学校长谈哲敏的思绪仿佛又回到一年前那个令人难忘的日子。

2022年5月18日,在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回信。字字铿锵,句句回响,让全体南大人倍受鼓舞、倍感振奋。

岁月流转,华章日新。一年来,南大人以报效国家、服务人民为自觉追求,在全面学习、全面贯彻、全面落实重要回信精神上持续发力,激荡起不断升腾的奋进力量,扎根中国大地、熔铸南大风格,努力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

全面学习 感悟真理

南京大学通过举办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特色学习活动,持续引领师生员工长怀报国之心、永秉报国之志。从留学报国成果展、报告会、研修班,到20多场留学归国青年学者专题座谈;从“弘扬报国传统 担当强国使命”信仰公开课,到100余场示范性主题团日、1700余次基层团支部专题学习,让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成为全体南大人实实在在的志向追求。

今年2月19日,南京大学与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共同主办“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谱写留学报国新时代华章”主题论坛,吸引线上线下300万人次持续关注收看。论坛发布《奋进新征程留学报国倡议》,号召广大留学人员“行动起来,共同弘扬留学报国光荣传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实现自身价值,让世界更好地读懂中国、读懂中国人民、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华民族”,在社会各界产生热烈反响和强烈共鸣。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副教授张学良是“李四光留学报国精神宣讲团”的一员,从今年3月18日起,他与来自学校各学科的近40名青年教师分赴全国各地30余所重点中学,开展60余场宣讲活动。“在宣讲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李四光等老一辈科学家‘一生襟抱为国开’的崇高精神品格,深刻认识了地理学科的家国情怀和经世致用的学科特征,更加坚定了永攀高峰、科教报国的信念追求。”张学良说。

再过不久,由南大学子担纲主创的《千流归海——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青春纪实》即将出版。这几天,团队负责人、法学院2022级硕士生彭睿智正和小伙伴一起全力冲刺付印前最后的校对工作。他激动地说:“从策划立项、寻访调研,到汇编成稿,前后历时近一年,凝结了团队30余位同学的心血和汗水。”

奋进行动 释放动能

关怀催人奋进,嘱托指引前行。

“如何破解国家对科学技术日益迫切的需求和南大供给能力不足这一矛盾?”这是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学党委书记谭铁牛萦绕心中、摆在案头、决心答好的关键问题。

必须解放思想、集思广益,问计于师生、问策于基层。

2022年10月起,在学校党委统一部署下,全校上下启动开展“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建设‘第一个南大’”大讨论,营造了“讲真话、道实情、建诤言、献良策”的良好氛围。不到两个月,全校组织各级各类相关调研、座谈会共计1112场,从院士、资深学者到青年教师,从本科一年级新生到年逾九旬的离休干部,乃至海内外的广大校友,覆盖面超2.5万人次。通过大讨论汇总梳理的书面意见建议共计756条,从关心南大发展的“急难愁盼”开始,走向南大如何以自身发展回应国家的“急难愁盼”。

学校党委常务副书记杨忠表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高校的主责主业,南京大学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注重以德为先、以能为重、以适为基,在构建体系、集聚资源、营造生态方面用劲发力,不断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高校必须始终牢记的“国之大者”。

5月4日,南京大学第一份纸质版“敦行成绩单”在仙林校区被打印出来。这份成绩单的特殊之处在于,它记录的不是学生各门专业课程的得分,而是在校期间参加德智体美劳“五育”项目的情况,包括项目概要、评价信息等。

“取名‘敦行’源自南京大学‘诚朴雄伟、励学敦行’的校训精神,同时也是勉励同学们既要笃志励学,也要躬身实践,在‘第二课堂’的实践锻炼中全方位提升综合能力,实现全面发展。”深度参与成绩单策划设计的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

科研攻关 狠抓落实

在南京大学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中科院院士、实验室主任吕建正在与团队商讨科研进展。“基础研究方面,南大有着深厚积淀和先行优势!”吕建欣慰地说,“近年来我们深化以基础研究为根,向创造技术、成果转化延伸拓展的三位一体原创驱动式科研新范式,取得了诸多标志性成果、突破性进展。”

15项原创性成果发表于《自然》《科学》杂志正刊,位居全国高校第4,其中留学归国人员牵头8项;反映高校基础研究水平的自然指数排名创历史新高,位列全球第6、中国高校第2;常温超导研究有力证伪了某国外团队宣称的技术突破;新型“原子乐高”量子模拟器研究为未来开发固体量子模拟器打下坚实基础。

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文化传承创新的重镇,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南京大学自觉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加强区域国别、民族边疆、历史考古和国家安全学等领域研究和高端人才引进,成立国际关系学院、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区域国别研究院等新平台,建言资政能力显著提升,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生逢伟大时代,是新时代南大人之幸;不负伟大时代,是新时代南大人之责。”谭铁牛说,下一步,南京大学将立足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强组织领导和顶层设计,瞄准“卡脖子”难题,加强主动谋划和前瞻布局,聚焦关键领域建设大平台、组建大团队,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推动学校承担国家重大任务的能力显著提升、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更加凸显,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征程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记者 苏雁 通讯员 王俊 张浩然)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宁夏警官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梅军:打造警院思想政治“金课”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