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教育 > 正文

网络“烂梗”泛滥影响孩子用语习惯引热议——

让孩子好好说话,我们该怎么做

李澈    2023-03-30 17:59:26    中国教育报

“报giao老师!”“你个老六”……

“00后”和“10后”是网络原住民,任何网上传开的“梗”,都会在青少年群体中快速传播。然而,近年来,很多家长和教师发现,孩子口中的“梗”自己越来越听不懂了,深入了解会发现,其中不少是带着恶臭气息的“烂梗”。

中国教育报微信公众号近日就此开展线上调查,超过83%的参与者表示发现孩子在日常说话中使用网络“烂梗”,调查还显示,参与者中认为孩子日常使用网络“烂梗”频率“较低”和“没有”的合计只占28%。

显然,在青少年的用语习惯中,“烂梗”正登堂入室,一步步渗入规范用语的阵地。

家住哈尔滨的陈茜既是两名小学生的母亲,也是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对孩子日常使用网络“烂梗”的现象感触极深。

“我大学是学中文的,本来对引导孩子规范用语就格外关注,平时孩子说话带一点方言和口音都会下意识去纠正。”让陈茜感到懊恼的是,她发现随着孩子接触网络越来越频繁,自己长期的规范用语引导有功亏一篑的可能,“这两年我发现,孩子说话经常蹦出一些网上流传的‘梗’,有很多我都没听说过,上网一搜才知道里面有不少含义非常低俗”。

北京市民颜女士同样为上初一的孩子喜欢使用“烂梗”感到头疼:“不光在家里说话时候用,有时候跟亲戚朋友说话也会蹦出几句,有的用词非常不礼貌,弄得我跟他爸特别尴尬。”

中国教育报微信公众号的调查显示,家长发现孩子喜欢使用“烂梗”的场合按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与同学交流、与家长交流、与网友交流、与亲戚朋友等长辈交流、与老师交流。

陈茜认为,对很多低俗的“烂梗”,孩子们并非不知道其中的含义,“我观察,班上的学生平时跟老师交流时很少用那些‘烂梗’,他们肯定多少都知道这是不文明的,会招来批评”。

携带恶俗、低级趣味基因的“烂梗”,对三观尚未完全成形的青少年身心健康有着不可低估的杀伤力,对此,全社会不能不抱以警惕的态度。

对这种现象,浙江省语文特级教师、杭州师范大学教授王崧舟日前专门撰文疾呼:“这些烂语言在侵蚀孩子的精神世界,传递着不良的价值取向。”

中国教育报微信公众号的调查显示,75%的参与者明确表示,对孩子说话使用“烂梗”的现象很反感。然而,现实又常让人感到无力,教师和家长们发现,自己似乎是在跟一个看得见但又摸不着的敌人斗争。

正如王崧舟所说:“每每听到孩子说这样的‘梗’,就觉得非常不舒服,但是没搞清楚来源又不知道从何教育、怎么制止。”

网络毫无疑问是“烂梗”的最主要传播渠道,但在这个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早已深度融入所有人的生活。

“我们这代人小时候,互联网刚开始普及,当时很多家长认为网络是洪水猛兽,也有很多青少年走上歧途的例子被归咎于网络带来的不良信息。但是,现在已经没有哪个人能做到跟网络绝缘,想通过禁止孩子上网来隔绝‘烂梗’无异于因噎废食。”陈茜说。

在颜女士看来,同龄人之间交流“玩梗”,说一些没有不良寓意的网络流行语其实并无不妥,可以活跃气氛、拉近距离,“要抵制的是那些会影响青少年三观的‘烂梗’”。

王崧舟也认为,为了让孩子摆脱“烂梗”而断了网络是不现实也是不可取的,“虽说这些‘梗’孩子都是从网络上学来的,但是网络并不是罪魁祸首”。

既然如此,如何尽量避免“烂梗”毒害孩子身心健康?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分析“烂梗”的真正来源和传播途径。

在中国教育报微信公众号的调查中,参与者眼中孩子接触网络“烂梗”的来源,排在前两位的是短视频和同龄人交流。但追根溯源,同龄人交流中用的“烂梗”自然也是从网上看来的。

浏览网络上关于“烂梗”现象的讨论,舆论矛头所指也普遍聚焦于鱼龙混杂、为追求流量不惜大量嵌入低俗内容的短视频。

“我们不能认为传播广、传播快的视频就是好视频,视频好坏的评定也不能交给涉世未深的学生。”王崧舟说。他呼吁,短视频平台和相关部门应该有严格的监管制度,“让这种传递‘烂梗’的视频得不到流量,以降低其传播速度甚至不能传播”。

除了净化网络环境、加强对平台的监管,调查对象也普遍认同家长要以身作则,加强引导。

“最开始发现孩子说‘烂梗’,我们会警告,但是发现没多大效果。”颜女士说,“我跟我爱人也反思了自己,现在我们在家能不碰手机就不碰,坚决不在孩子面前刷短视频、打游戏,这样坚持下来孩子的情况有所改观。”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则认为,面对“烂梗”,最需要关注的是引导孩子树立规范语言意识。“从语言的使用和传播规律上看,网络‘烂梗’的现象不可能彻底根除,重要的是教学生怎么正常使用规范语言,学校应该积极主动引导学生建立规范语言意识,提高使用规范语言的能力,这个问题能解决好的话就不必过于担心‘烂梗’的侵蚀。”储朝晖说。

网友留言

@不回消息很抱歉:我们小时候也有“神马都是浮云”、火星文这类文字梗。个人认为正常教育引导即可,平常心看待。越是压制,越容易激起“小盆友”们的叛逆。

@赛宝:网络平台应该加强管理,网友加强监督,父母重点管理孩子使用电子设备,引导孩子看些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国家应该出台相关政策进行整治。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在这里,孩子们感受家的温暖
下一篇:2023年上半年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笔试6月17日举行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