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教育 > 正文

将教师数字素养与数字教育基础设施和学校资源管理相结合

欧洲“政策包”助推数字教育发展

黄慧娟    2023-03-23 17:33:06    中国教育报

向数字时代转型需要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教育,因为教育是使青少年具备数字化社会所需知识和能力的主要途径。21世纪以来,为推进数字教育发展,欧洲实施的相关政策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强调数字技术对教育创新的作用,重视投资数字教育基础设施。第二阶段开始重视教师数字素养尤其是数字化教学能力、数字内容开发能力,重点是培养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的数字素养。这一阶段的政策未得到有效落实,只有部分师生从中受益。为改进这些不足,第三阶段的数字教育政策更关注政策的可操作性,将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与数字教育基础设施、资源管理等相结合,从实施数字教育国家战略、支持学校发展数字教育、提升教师数字素养三个方面,为数字教育发展提供多维、立体的政策支持。

实施中小学数字教育的国家战略

目前,欧洲国家普遍制定了数字教育国家发展战略。由于数字技术本身在不断迭代升级,社会生活各领域也持续不断向数字化转型,数字化国家战略和政策很容易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为此,欧盟和欧洲国家不断重新审定和更新数字化战略和政策,以满足高质量数字教育发展的新需求。

德国、法国和丹麦等18个国家制定了专门的数字教育国家战略,旨在培养学生必要的数字素养,为教师提供专门培训,为学校提供最新的数字技术和基础设施。几乎一半的欧洲国家在更宏观的国家战略中纳入了数字教育发展规划,包括教育和终身学习战略,数字、信息社会和媒体素养战略,STEM教育(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战略,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战略,创新战略,等等。

为确保数字教育的国家战略得以落地,近三分之二的欧洲国家设置了促进学校数字教育发展的机构,设置方式是在国家教育部之外成立机构,或拓展已有机构的服务职能。这类机构通常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向顶层管理机构提供数字教育实施情况的反馈,同时向当地决策者和利益相关者提供相关信息;另一方面,向学校、校长、教师和学生提供帮助。这类机构提供的服务内容广泛,包括组织教师数字素养培训、创建和传播数字教育网络资源、提升运用数字化资源的意识、提供数字素养的评估方法和工具、运行数字教育平台以及开发和维护数字基础设施。特别要指出,在希腊、荷兰等8个国家,这类机构属于专职机构,其职责仅专注于发展数字教育。

支持学校发展数字教育的具体政策

作为数字教育的具体实施机构,中小学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欧洲国家普遍为学校提供了一揽子政策措施,以保障数字教育顺利推进。

加强数字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大多数欧洲国家在政策规划中明确了学校数字教育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且许多国家在数字教育战略目标中规定了具体的投资事宜。目前来看,因为各国发展数字教育的起点不同,考虑到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数字化发展程度等因素,各国政策关注的具体倾向不同。根据2021年数字经济与社会指数(the Digital Economy and Society Index)调查,丹麦、芬兰、瑞典、荷兰等国家数字经济与社会指数位于前列,社会已实现较高程度的数字化,相关政策对于数字教育基础设施投入的关注减少。而在另一些国家,如保加利亚、意大利和匈牙利,基础设施投资仍是数字教育战略的主要焦点。

制定数字教育发展规划。中小学在制定学校发展规划时明确数字教育相关事宜,或制定专门的学校数字教育计划,通常意味着数字素养的培养和数字化教学方法的创新将成为学校发展的核心任务。根据调查,约三分之一的欧洲中小学对使用信息通信技术教学进行了书面声明。有些国家虽未在国家战略中作出相关规定,但学校层面普遍制定了数字教育发展计划,如法国和卢森堡。还有些国家通过经费支持等激励政策,鼓励学校在制定发展计划时纳入数字教育指标,如爱沙尼亚。

加强数字教育领导力建设。学校领导在促进数字教育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学校领导可以通过激励教师、设定目标、制定学校数字教育计划、协调各方面工作、营造革新的学习氛围,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真正融入数字技术。当前欧洲约三分之一的国家在数字发展战略中规定,要对校长展开培训。此外,有研究表明,缺乏技术支持是教师使用数字技术时面临的最主要障碍之一。为此,约一半欧洲国家出台政策,支持学校设置数字教育专职教师,负责教学和技术两方面的工作,以帮助教师和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数字技术,促进数字教育发展。

发展学生家长的数字素养。疫情以来的线上教学实践进一步证实,家长对数字技术的态度和能力决定着他们能否有效地支持学生批判性地和自信地使用数字技术。目前,一些欧洲国家实施了鼓励家长参与和支持数字教育的改革措施。为家长提供的数字教育支持措施包括组织家长参加数字培训、开展数字安全教育活动、提供指导材料等,如法国为家长制定了使用数字技术的实用指南。

建设和管理数字教育网络资源。许多欧洲国家重视数字教育网络资源的建设、运用和质量管理。32个欧洲国家在政策中明确要求加快数字教育网络资源开发和运用,其中,法国、希腊和奥地利等12个国家已采取相应的质量保障措施,捷克、爱沙尼亚、克罗地亚和奥地利等国家制定了评估数字教育网络资源的专门标准。提升数字教育网络资源的利用率和质量可以通过多种举措实现。例如,一些国家将数字资源网络平台打造成为综合性知识库,让教师更愿意登录平台学习;有些国家的网络平台提供技术工具,帮助教师创建自己的网络资源,或向教师提供与数字教育相关的其他服务。

将数字教育纳入学校评价指标。欧洲国家将学校的外部评价视为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要途径,通过外部评价,政府可以了解和掌握每所学校的发展现状,督促学校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提升教育质量,学校则基于评价结果总结本校的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并作出改进。目前,英国、匈牙利和西班牙等14个欧洲国家的学校评估框架中包含了数字教育相关的评价标准,评估人员通过现场评估和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评价数字教育的实施成果,评价内容包括如何将数字技术融入日常教学和学校管理过程、网络安全、学校数字教育基础设施的经费投入情况及数字教育质量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等。

培养和提升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

欧盟发布的《数字教育行动计划(2021—2027年)》明确提出,数字素养应成为所有教育工作者的核心技能,并嵌入教师专业发展的所有领域。为培养和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欧洲各国采取了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线上线下教育联动、正式教育与非正式教育相结合的改革措施。

基于教师能力框架发展师范生数字素养。教师能力框架说明了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应该知道的、理解的、能够做的内容以及他们应拥有的价值观和态度。约三分之二的欧洲国家在教师能力框架中将数字素养作为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虽然欧洲各国对教师数字素养内涵的定义有所不同,但都强调,教师必须掌握将数字技术融入日常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技能并能够有效地运用数字化教学方法。爱沙尼亚、西班牙和挪威等8个国家制定了专门的教师数字素养框架,其内容主要参照欧盟公民数字素养框架和欧盟教育工作者数字素养框架。西班牙和克罗地亚等4个国家的教师数字素养框架规定了教师数字素养的不同等级及相应标准,以帮助教师评估他们的技能并进一步提升数字素养。此外,西班牙和奥地利还开发了教师自我评估工具,组成了教师数字素养自我评估的综合系统。约一半欧洲国家要求将教师数字素养纳入师范生教育,还有一些国家要求对师范生数字素养进行评估。

采用多种方式提升在职教师数字素养。有研究表明,只有39%的欧盟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能较好地运用数字技术。为此,欧洲国家采取多种方式为在职教师提升数字素养提供支持。比如,支持教师参加数字素养培训,这种在职教师培训通常是强制性的,规定了所有教师必须完成的最低标准。数字素养培训最普遍的方式是由国家或地方培训机构直接提供培训课程,约23个欧洲国家采用这种方式。第二种方式是向中小学、大学、教师协会或私立机构等各类教师培训机构提供经费,如芬兰教师专业发展机构可申请政府补贴以组织数字领域的培训。教师数字素养培训的授课方式包括传统的面对面培训和在线培训。有研究表明,如果教师培训能够有效说明运用数字技术的教学价值,提供数字化教学方法的实例,并且能与具体学科的学习成果相结合,那么培训将会更加有效。

为帮助教师确认自身数字素养的学习需求和发展程度,欧盟专门针对教师群体设计并开发了免费的线上自我评估工具“使用创新教育技术对有效学习进行自我反思”(SELFIE for TEACHERS),该工具支持多语言访问,帮助全球中小学教师随时随地反思他们在专业实践中使用数字技术的成效。法国等国家则开发了自己的评估工具,教师使用本国的在线评估工具并通过评价,可获得由教育部授权颁发的相关资格证书。

除了参加规定的培训课程外,教师还可以运用中小学数字教育相关网络平台,交流运用数字技术的方法和经验。近三分之二的欧洲国家或直接建立和管理教师数字素养网络平台,或资助大学、教师协会等外部机构建立相关平台。调查显示,41%的小学教师和29%的中学教师参与过信息技术相关的线上交流活动。可见,尽管这类网络平台的学习不是强制性的,而且通常是在业余时间进行,但这种非正式的学习方式还是受到了欧洲教师的认可。

(作者单位系福建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打造面向共同富裕的高质量教育体系
下一篇:在“上好学”上迈出坚实步伐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