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教育 > 正文

从“优师”到“优师范” 推进师范教育高质量发展

杨晓慧    2023-02-07 17:03:54    光明日报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并强调要“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进一步凸显教师在强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作为教师培养的摇篮和主体,师范院校具有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地位。当前,我国已建立了以215所师范院校为主体、510所非师范院校共同参与的开放、协同、联动的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其中,地方师范院校承担着为本地区培养教师的主要任务,但整体发展水平相对薄弱。

教育部启动实施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既是协调高水平师范大学组团式帮扶薄弱师范院校,修补师范教育短板的教育创举,同时也是促进师范教育相互交流、共同提高,整体推动师范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举措。落实好协同提质计划,要在以下三方面下功夫。

把握核心理念:旨在高质量发展

师范教育协同提质是多元协作、内外互动、综合施策的复杂工作,目标直接指向薄弱地区师范院校教师供给源头,关键在于协同,落脚点在于提质,要深化甚至超越原有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才能将协同提质计划落到实处,体现实效。

从“优师”到“优师范”,深化发展思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公费师范生计划、优师计划向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的拓展,实质上代表了从“优师”向“优师范”的发展方式的深化。“优师”主要靠外部向中西部输送优质师资,“优师范”则主要是发展中西部当地的师资培养能力,一外一内,既抓点位,又抓基础,两相结合是提升中西部师范教育质量的基本思路。与为中西部地区培育基础教育师资相比,协同提质计划更看重高水平师范院校教育理念和文化的输出与支援,更加关注中西部师范院校造血功能的提升,直面教师教育的源头和关键发力。

深入推进教育公平,提质薄弱环节。乡村教师培养基础薄弱是我国当前教师教育质量不均衡的重要体现,乡村教师培养的主力军是地方师范院校。一些薄弱院校的教师教育水平、科研能力、队伍实力的不足加剧了这一不平衡现象。协同提质计划主要支持中西部省份重点建设若干所服务脱贫地区、边境地区等特殊类型地区基础教育教师培养的薄弱师范院校,是对教育公平原则的有力彰显。同时,协同提质计划也策应了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与拓展、乡村全面振兴等国家战略部署,对缩小区域教育资源差距,切断贫困代际传递,推动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且长远的意义。

把握重点内容:强化自身造血功能

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的目标是构建高水平的师范教育体系,从源头上提高教师培养质量。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举措是提升地方薄弱师范院校的自身造血能力,即师范院校自我发展与提升的能力。这是协同提质计划的初衷所在。

聚焦关键需求,破解制约瓶颈。协同提质计划重点要立足地方薄弱院校的长远发展,找准瓶颈问题,精准扶特扶强,进而引导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以此拉动其整体水平提升。因此,要发挥参与帮扶高校的优势特色,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聚焦制约师范教育培养能力提升的问题,以薄弱学校关键需求为着力点,以树立先进切实的教育理念为核心,通过学科专业建设、队伍能力提升、典型培育打造等重点内容建设和工作方式输入,激活薄弱学校的造血功能。

聚焦师范主业,协同推进内涵发展。协同提质计划重点围绕师范教育人才队伍、学科专业、学校管理和基础教育等全要素、全环节、全过程进行协同支持,系统筹划了师范教育全面提质的蓝图愿景。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协同提质计划突出强调基础教育服务能力建设,明确指出各组团要协同开展基础教育教师培训、协同建设地方教师发展机构、协同建设附属中小学校,要求组团院校紧密围绕教师、教研、学校三个基础教育核心要件开展协同提质,切实增加服务当地基础教育发展的能力。这在内容上形成了师范教育职前职后协同提质的闭环体系,将有力推动教师教育的内涵发展,倒逼薄弱师范院校主动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聚焦信息化建设,带动自身变革。协同提质计划强调建设智慧教室等数字化、信息化教学空间,共享文献数据库、图书资料、院校间专家和平台资源,直面智能时代师范教育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协同推进信息技术与师范教育的融合发展,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思想、理念、体制、人才培养模式甚至办学形态等的全方位创新和深刻变革,不断激发自身事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把握工作形式:推行组团式项目制

相较于原来单一的支援模式,组团帮扶是提升薄弱师范院校建设水平的创新探索,并以项目制为基本抓手,对破解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教育发展难题、带动师范教育体系整体水平跃升具有重大的实践价值。

一方面,建立组团式对口帮扶。协同提质计划由10所高水平师范院校牵头,30所省属的较高水平师范院校作为“参与帮扶”院校深度协同,组建10个“1+M+N”的院校组团对薄弱院校给予合力帮扶。“1”代表1所高水平师范大学,“M”代表3所以上其他水平师范院校,共同支持3所左右重点建设的薄弱师范院校(“N”)。在建立1+M共同支持N校的大组团同时,明确M校对N校对口重点帮扶的小组团,形成了“大组团+小组团”双轨并行、多校支持一校和一校支持多校同时运转的运行机制。组团式帮扶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1+M院校的优势特色、整合1+M院校的优质资源、契合N校的关键需求,真正实现多主体协同、多维度协同。

另一方面,以项目制推进任务落实。结合组团实际,把协同提质任务细化为项目,做到任务引领、项目驱动,目标更加清晰、主体更加明确、期程更加可控、成效更加可测。以东北师范大学组团为例,在整合协同提质计划内容的前提下,以师范类学科专业建设为核心,聚焦N校关键需求,设置乡村教育学学科专业集群提升等21个协同项目,实行“项目组+职能部门”双负责人制,明确目标任务,参与主体包括大组团共同支持、小组团重点支持、组团外开放支持,全面推进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管理能力、基础教育服务能力“四位一体”协同发展。项目制能够更好地明晰多维主体的责任,以便促进协作体内资源共享、人才流动、信息互动,达到协同共赢的目的。

(作者系东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师范教育,如何为薄弱地区培养“优师”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