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笔、一本工作日志、一份真情......在柴桑区,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活跃在村里的网格员,架起干群之间的沟通桥梁,也是群众口中的“贴心人”;他们时刻谨记自己的工作职责,本着群众工作无小事的工作态度,坚持日常巡查,化解矛盾纠纷,发现安全隐患,帮助群众排忧解难,成为群众的“暖心人”;他们的无悔付出,让网格员成为群众心中的依靠。
近年来,九江市柴桑区大力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形成了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按照“资源在网格整合、政策在网格贯通、工作在网格落实、服务在网格实现、民情在网格应答”的工作模式,实行党建与基层治理“一网覆盖”下网格治理工作格局,切实提升了基层治理能力。
“小网格”推进“大融合”,引领治理新格局。为进一步推进党建工作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柴桑区始终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主心骨”,将网格化管理工作置于乡村治理的重要一环,在农村党员中建立包村联户机制,每月开展民情遍访全覆盖,把工作触角延伸到网格中。各村网格党支部按照“就近、就便、就亲、就熟”的原则,组建乡村治理网格党支部492个,每个网格安排1名“两委”干部或党员担任网格员,乡镇包村干部担任网格指导员,入党积极分子、退休干部职工、退役军人、致富带头人等担任网格辅助员,打造了一支近2000名“网格党支部书记+网格员+网格指导员+网格辅助员”的乡村治理队伍,对网格事务包干负责,将上面“千条线”收拢集聚到网格这“一根针”里来, 实现“小网格大融合”。同时,在试点乡镇党委成立乡村治理工作小组,通过构建纵向到底的精细化党建工作体系,推动网格内各类资源融合发力,把政策 宣传、组织发动、联络服务等落在网格,做深做实党建网格,实现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精细化,以“小切口”的“深突破”带来治理水平“大提升”。
“明职责”压实“大责任”,以上率下铸合力。紧密结合基层实际,建立健全乡镇党委书记—村党组织书记—村“两委”干部—农村党员、入党积极分子、退休干部职工、退役军人等村民的四级责任链,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联通的党建引领网格治理路径。坚持 “一核多元”,以党委书记为核心,作为乡村治理督导员,每月不定期开展走访调研,网格长每月走访全覆盖。乡镇党委、村党组织定期对网格员进行优化调整,实现人员队伍和工作职能同步融合,做到网格管理员“一人在岗、事项通办”。以党建微网格为基本单元,统筹联合包村民警、包村干部、村干部等队伍,积极开展“周周学、月月宣、户户讲”的基层治理系列“微课堂”,打造了如“陶警官讲案例”普法小课堂。积极发挥群众参与家园治理的主动性,开展便民服务、环境整治、矛盾化解等各类基层治理活动。今年以来,共开展政策宣讲1700余次,收集意见建议3600余条,解决各类问题1500余个。
“组团治”汇聚“大合力”,服务群众零距离。针对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公共服务资源不平衡等重点、难点问题,注重将各类资源充实到乡村治理网格,参与乡村治理行动,服务民生一线, 以农村网格为基本依托,将各村的综治网格、服务网格等融合成一张网,组建了以党员律师为主体的法律团、以群众基础好的乡贤为主体的示范团、以党员及义工志愿者为主体的服务团、以村民代表为主体的议事团,实行“组团式服务”,打造农村党建“组团治”,凝聚村内事务齐抓共管的“大合力”。依托“屋场夜话”“板凳会”“圆桌会”及村民代表会等形式,积极收集社情民意,对村里公共事务、复杂纠纷等广泛开展民主协商,切实构建起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乡村治理格局。今年累计开展矛盾纠纷化解230余次,为群众解决问题320余件,开展志愿服务560余次, 参与村务管理200余次,形成了“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的乡村治理工作局面,有效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责编:李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