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郑州8月3日电 (记者王者)盛夏时节,河南省漯河经济技术开发区邓襄镇于庄村的集体企业仓库内,钢管、竹篾、伞布等材料整齐摆放,几名工人正忙着装卸材料。“以前都是开车到市区进材料,现在村里就能拿到货,价格优惠,还有技术和销售指导,挺好的。”制伞商户谢贺军高兴地说。
于庄村制伞产业历史悠久,长期以来,30余家制伞企业分散经营,规模始终上不去。去年,漯河市非公企业党建学院、河南协鑫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与于庄村党支部结成帮扶对子,帮助村里成立村集体企业,引导农户联采联购,企业年销售总额达5000万元以上。
近年来,漯河市各级各类党组织跨层级、跨区域、跨行业与基层党支部联建党总支,机关党支部、企业党支部、农村党支部组建“三联体”,打破城乡结构壁垒、行业界限,推动城乡要素跨界配置、干部队伍全面共建、产业发展有机融合。全区31个机关、239家非公企业、53个村结成紧密型“三联体”,活动联办、阵地联用、问题联解,汇聚起高质量发展合力。
“以前村民种粮收入少,到厂里打工一月能挣四五千元,大家都不愿种地。”漯河市召陵区后谢镇后乡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康常红介绍,在“三联体”的牵头指导下,采取“农户绑定村合作社、合作社绑定龙头企业”的模式,后谢镇和邓襄镇26个建制村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通过订单种植,农产品不愁销路,农民种地积极性大大提高。
《 人民日报 》( 2023年08月04日 第 1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