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吹拂,重庆市巫山县繁花似锦。近年来,巫山县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完善“党建+”模式,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发展,筑牢基层堡垒,强化基层治理,以高质量党建工作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支部建在产业上
“我们只有掌握了网络销售技能,脆李成熟后才能卖得好、卖得俏。”3月23日,巫山县福田镇松柏村党支部书记肖裕兰正在帮助村里青年学习网络销售技巧。
松柏村曾经一无水源,二无畅通公路,三无烟火气。2013年,肖裕兰从外地回到松柏村,先后担任村委会主任、村党支部书记。她爬山蹚河寻找水源,多方争取资金,让松柏村有了自来水和水泥路。
2016年,肖裕兰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产业发展。她带头把自己的积蓄拿出,建起柑橘园。村民们纷纷响应,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松柏村将支部建在产业上,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历经7年,松柏村发展到种植果树5000多亩,其中柑橘2250亩、脆李2550亩、枇杷300亩,实现了产业发展惠及每家每户。
为增加村民收入,松柏村探索出土地入股分红、资金入股分红、大户承包经营等模式,组建综合管护团队,对果农进行全程技术指导服务。同时,借助抖音等渠道,开展“线上+线下”营销模式。2022年,松柏村仅果园收入超过2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1.5万多元。
支部建在群众中
经过多次走访,巫山县官渡镇杨林村两委充分了解到村民的愿望:“环境整洁,生活舒适,邻里和睦,子女孝顺。”
于是,在村党支部带领下,杨林村探索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基层治理模式。
面对乡村治理面广、事多的困境,杨林村确立了“村党支部设立7个党小组,由党小组组建7支治村队伍,7支治村队伍联系服务群众”的治理体系,组成“金喇叭”宣传服务队、“杨八仙”路水管护队、“美美家”卫生督导队等,倡导新风尚,开展卫生评比等活动。
如今,杨林村打牌的少了,学习种养技术的多了;矛盾纠纷少了,直播带货的多了……村民们孝老爱亲、勤劳致富,焕发乡村文明新风。
支部建在民心里
走进巫山县双龙镇笔架村,村舍修葺一新,褐墙青瓦,山花烂漫,处处可见春意盎然的乡村美景。
位于大山深处的笔架村,位置偏远,人均耕地少,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滞后。“我们不能等、靠、要,要先干起来!”村党支部书记雷振兴说。
村里定下了发展特色旅游的路子,需要从整治人居环境入手。“为了让村民真正认同,积极参与,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在全村开了60多次村民会议,最后由村民投票表决。”雷振兴说,短短10个月,该村就有65户完成了人居环境整治。
村民会议上,大家讨论如何进一步规范公益性岗位的职责。最后商议由村两委划定公益性岗位人员责任分工和考核,各村民小组组长配合协调,村民负责监督。同时,还制订了村规民约和积分制度,将遵纪守法、勤劳致富、邻里和谐、勤俭节约、移风易俗等作为评价标准。多措并举,村里的公共环境、民风民俗得到显著改善。
干部引领,党员带头,巫山县通过党建引领,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活力。
(卢先庆参与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