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明亮通畅、院落干净整洁、大棚成方连片……行走在沂蒙大地,随处都能感受到乡村振兴的强劲脉动。作为革命老区,临沂市是山东省耕地面积最大、农业人口最多的市,面对“村庄多样、相对散弱”的乡村现状和基础条件,如何加快打造乡村振兴样板、创造共同富裕沂蒙范例?
“抢抓革命老区政策,用好驻村帮扶力量,是临沂推动乡村振兴的一项独特优势。”临沂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统战部长赵纪钢说。在这一背景下,临沂按照“兵团作战、抱团发展、连片振兴”理念,科学划定50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集中选派第一书记进行连片打造、重点攻坚、整体提升。
自驻村以来,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聚焦抓党建促振兴的目标任务,践行“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新时期沂蒙精神,坚持“驻村驻心,真干实干”,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美丽画卷,正在沂蒙的乡野田间徐徐展开。
党建引领 让党旗在一线高高飘扬
上午7点刚过,平邑县柏林镇柏林村党支部书记刘积伟就走村串巷,开始了他的“巡村”工作。“角角落落有没有乱堆乱放的垃圾?”“家里还有没有需要村里出面帮忙的?”……这项由该村第一书记娄贵利提出的“一日一巡村”制度,已经坚持了18个月。
村“两委”成员每日分组带头巡村,重点关注环境卫生、社会治安及“一老一小”等需要解决的问题,巡村及解决落实情况张榜亮相,接受村民监督。现在的柏林村,已经逐渐形成“有困难找党员,要服务找支部”的浓厚氛围。
新制度润物无声,拉项目大刀阔斧。在临沭县郑山街道埠前北村的一次党员大会上,面对个别党员“第一书记到村几个月了,办公楼怎么连块砖都没变样啊?”的调侃,第一书记张康辉说:“办公楼一天不建成,我一天不刮胡子!”
三个多月的时间,张康辉协调争取资金120万元,将该村的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成为联系服务群众的暖心阵地。原先在机关工作的“白面书生”,也转变为了“胡须书记”。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办好农村的事,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选派第一书记的第一要务。自驻村以来,临沂第一书记将抓党建强根基作为驻村帮扶的第一要务,认真落实党支部打擂比武、党员设岗定责、积分管理等制度,积极开展第一书记讲党课、组织支部共建、走访慰问老党员等活动,不断夯实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
截至目前,临沂驻村第一书记指导任职村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29名、“两委”成员63名,新发展党员835名,培养后备人才1017名,改造、新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239处。沂水县黄山铺镇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村党组织评星定级全部达到四星级以上,年度考核位次全部名列前茅,当地党员群众纷纷竖起大拇指:“第一书记,好样的!”
践行宗旨 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
“以前要花半天时间抽水,才能浇透一亩地,电费要花掉100多元。现在改用河渠地表水,水量充足,大部分农田都能实现自流灌溉,成本也降到10元左右,既省时省事,还省钱省心。”在罗庄区册山街道新桥村,村民诸葛宝祥边灌溉萝卜边兴奋地说。
群众的事就是最大的事。上任以后,面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用水难题,册山街道第一书记工作组就将其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把“水系连通”作为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的重要惠民工程:累计整合投入资金500余万元,清理河道沟渠35公里,灌溉农田1.8万亩,粮食增产90万斤,每年为片区百姓省下600多万元的灌溉费用,节省人工1.8万人次,形成了片区内水系互联互通、水源互引互济的生态格局。
临沂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马其超介绍,临沂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围绕特困户、留守儿童、孤寡老人、残疾人、困难老党员等群体,累计走访慰问困难群体4.06万人次,开展志愿服务1.14万次。同时,着力解决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养老医疗服务等群众最关切的问题,新修道路471.74公里,新安装路灯3.2万盏,自来水改造20.3万米,电网改造8174户。
费县大田庄乡青云村第一书记杨启新推动组建志愿服务队,为“老少残”特殊群体开展爱心洗衣、开办“红领巾小课堂”、提供爱心午餐,通过办实群众“暖心小事”,成为群众最熟的“公家人”。兰山区方城镇李张庄村第一书记肖中华,拄着双拐到各个部门争取项目政策,申请50万元库区移民资金用于村内2400平方米的道路和桥梁提升,让小村庄大变样。郯城县庙山镇乡村振兴示范片区聚焦“文化产业+宜居乡村”,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建成省级美丽乡村4个、市级美丽乡村两个。
发展产业 让共同富裕道路越走越宽广
在河东区太平街道八间屋村的煎饼食品厂,村民配合默契、有序作业,直播带货场面热烈,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第一书记石磊招引食品加工企业落户该村,既盘活了村里闲置厂房,又促进了村内劳动力就业,每年能给村民增加收入200余万元。在外打工的村民陈奎前回村上班,他高兴地说:“在家门口就能致富,一年不到我就买上了新车。”
“我们村的变化非常大,在第一书记的帮扶下,这两年申请实施的民生和产业类项目资金达450多万元,很多以前想干没钱干的事,今年都干成了。”沂南县辛集镇刘庄子村党支部书记刘金德乐呵呵地说。该村是辛集镇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村,该片区在做大做强传统黄瓜产业的同时,还全力推进预制菜加工、电子商务、观光农业等产业发展,集体年收入达20余万元。
“我们按照‘红色孟良崮、两山实践地’发展定位,流转土地1800余亩,引进了广药集团金银花标准化种植项目。”蒙阴县垛庄镇党委副书记张伟说。在蒙阴县垛庄镇石马庄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广药集团的金银花种植基地发展如火如荼,金银花为村集体和群众带来了“真金白银”。村民以土地入股,每亩年固定收入1000元;企业为合作社每亩每年提供100元服务费,村集体年增收18万元;吸纳村民入园务工,日均收入120元以上。
千里沃野披锦绣,“农”墨重彩绘新图。产业是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支撑,生活富裕是群众最直接的愿望。临沂自从第一书记驻村以来,将产业发展作为工作重点,累计协调争取资金16.44亿元,培育发展产业项目321个;招引项目53个,投资额达28.82亿元;带动群众参与产业发展6213人,村均新增集体收入5.6万元,产业振兴进程明显加快。(陈伟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吕兵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