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党建 > 正文

宁夏泾源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接地气合民意

2023-02-03 15:40:00    农民日报

本报讯(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张国凤)日前,记者随同宁夏泾源县的组织委员、宣传委员、老党员和村党支部书记趁着日光朦胧时向村子出发,为村民讲解党的二十大精神,将学习宣传贯彻同新时代文明实践相结合,用乡音带着党的二十大精神“飞入寻常百姓家”。

六盘山镇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王金福起了个大早,走进了六盘山镇集美村,本就朝气蓬勃的集美村更是平添了几分生机。在村头帮扶车间里,工人们正在有序地赶订单,缝纫机忙碌地轰鸣,奏响了乡村振兴的乐章。趁着工人们休息的间隙,王金福与大伙儿聚在一起,一场有特色的“理论宣传讲堂”就此展开。

“接下来,我们要立足资源优势、做优特色产业,让更多的人在家门口就业,享受农业、产业红利,推动全村经济快速发展。”王金福话音刚落,全场响起阵阵掌声。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回想起当初的苦日子,又说起现在的幸福生活,不禁感慨万千。集美村帮扶车间工人火金兰告诉记者:“我没有进厂之前在县里荒山造林,每天跟着在山上种树,挺辛苦的,每天风吹日晒也挣不了几个钱。自从建了这个厂,我现在一个月工资拿6000多元呢,风吹不着雨淋不着,挺好的。现在路也铺了,花园也建起来了,家家的日子也都越来越好了。”

不仅工人们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集美村农户的生活也变了样。集美村蔬菜大棚负责人杨金忠告诉记者:“我们种了辣椒、西红柿、萝卜各两棚,这个辣椒棚的亩产量达8000斤左右,这两天市场行情也很好,到这个阶段就可以大量上市了,市场价卖到4元的话,每棚就是3.2万元左右,效益可观。”

今年已85岁高龄的老党员马忠孝也再次“披挂上阵”,在众人的搀扶下,来到了泾河源镇泾光村村史馆,带领村里的年轻后辈一起回望村史感党恩,忆苦思甜谱新篇。

“拿这个搅粮食,这是老一辈人使用的,这是犁头,犁地的时候把牛套上,现在都用拖拉机、用机器,都不用这些了!”马忠孝向众人依次介绍展示陈列的老物件。

“咱们中国发展的各方面都好,群众很满意。这都要感谢国家的好政策,感谢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马忠孝感慨地告诉记者,同时也激励大家新的一年要撸起袖子加油干、争当乡村振兴排头兵。当记者问起村党支部书记冶哈散村子发展的情况时,冶哈散说:“咱们村子这几年在党的带领下,大力发展旅游业,开起了农家乐,从当初的1户一直到如今的135户,户均收入达到了6万元。等到新一年,户均收入还能再进一步提高。”

微风习习的下午,记者来到了新民乡南庄村,南庄村还沉浸在春节假期的喜悦中。宣传委员禹俊成手拿一张小凳,走走看看,随意地来到庭院中,和几名正在剥玉米的村民开展了一场接地气、有交流、合民意的小型宣讲。“过去5年间,对你们家来说,有什么变化没有?”禹俊成向身旁的南庄村村民禹东强提问。

禹东强说:“对于我家来说,变化大得很,从前老百姓住的是土房,现在都变成砖瓦房。党的政策好得很,新的一年咱也不能躺平,自己的幸福就是自己奋斗干出来的,咱要凭双手勤劳致富。”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渐渐打开了话匣子,从党的二十大精神聊到了农村日益变化的美好新生活。在宣讲的最后,禹东强也不禁感叹道:“现在日子好过了,党的扶持也多,生活越来越有盼头了。”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中央和国家机关警示教育会在京召开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