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荣区始终坚持以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为抓手,积极贯彻落实省、市委的决策部署,科学筹划,精心部署,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党建+人才,筑牢乡村振兴之“力”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主要动力。新荣区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发展理念,紧紧抓住人才“选、引、育”三个关键点,多措并举,持续发力。
一是强化驻村工作队担当。坚持内选与下派相结合,坚持队伍不撤、投入不减、管理不松、要求不降,在党员干部中选优下派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今年以来共选派驻村工作队35支、驻村干部110名(含第一书记35名)。对年龄较大等12名驻村干部进行了轮换,保证派驻力量接续不断档。
二是精心引进培育乡贤人才。统筹推进乡土人才建设,注重“内引”与“外用”相结合,既深挖本土人才,又紧扣需求广纳贤才。强化人才培养,发展壮大“本土军”队伍,重点从退伍军人、大学毕业生、外出返乡致富能人中深入挖掘,通过“线上+线下”“理论+实操”等培训模式,切实提升队伍能力素质,努力培养更多“土专家”,激活人才振兴“一池春水”。同时,以乡贤人才返乡创业为抓手,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通过人才带动让农民增收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
党建+文化,筑牢乡村振兴之“魂”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动力。新荣区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文化铸魂。
一是厚植乡村文化底蕴。完善村规民约,充分利用文艺演出宣传队、乡村大舞台等文化阵地多渠道、多形式宣传移风易俗,培育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文明乡风,引导广大群众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以乡风文明助推乡村振兴。
二是成立红白理事会、村民自治委员会,广泛听取采纳党员、致富能人、妇女代表、驻村工作队等多方意见,极大地激发了群众踊跃参与乡村治理建言献策的积极性。
三是坚持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推广“好媳妇、好婆婆”评选、“积分制”“清单制”等,充分发挥群众身边的先进典型示范效应,强化典型宣传,提高群众文化素养。
党建+组织,筑牢乡村振兴之“本”
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本。新荣区不断夯实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着力培养村“两委”干部,持续提升党群服务能力,以组织振兴引领乡村振兴“快步走”。
一是选优配强“领头雁”。坚持需求导向,立足各乡镇实际,优化“两委”班子结构,选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有技术、善经营、会管理、能带动的产业发展带头人,注重把能力强、素质高、有文化的优秀人才吸纳到两委班子中,全区共配备村“两委”主干134名,其中村党组织书记107名,单独任主任27名,“一肩挑”84人。平均年龄46.18岁,大专及以上学历87人,“两委”班子的领导力、执行力和战斗力显著提升。
二是立足长远,实施农村领头人队伍优化提升行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定期集中对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驻村第一书记共计243人进行了集中培训,实现村干部培训全覆盖,不断激励全区基层干部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时刻施展本领、再作贡献。设置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充分发挥党员示范带头作用,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带领群众创业增收,架起党群“连心桥”,激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热情、推动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三是持续扩大村(社区)党支部书记选育渠道。进一步拓宽后备干部选拔渠道,从致富能人和返乡大学生中“选”,从外出务工经商能人中“请”,从机关事业单位中“派”,多途径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储备人才。目前,全区村(社区)“两委”干部人选中,致富能手65名,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25名,退伍军人19名。对于“无人可选、有人难选”的村,从区乡机关事业单位选派35周岁以下、全日制本科及以上、一年以上党龄的干部到村担任党组织书记,共选派22名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到村担任村“两委”主干,实现“强中选优”。(新荣区委组织部 王文泽)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