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地方 > 正文

河南内乡:老龙潭灌区改造如火如荼

2023-07-19 17:45:15   

眼下,走进内乡县赤眉镇邵家岭村,一泓清水沿着幸福渠渡槽横跨湍河,提起闸门,淙淙流向万亩果园,惠泽百姓,滋润大地。

“这水俺用了50年,从‘老龙潭’流来的,早先浇秧苗,现在浇果树,从没断流,斗农渠放出来的水还能洗衣服、喂牲口。”今年80多岁的吕秀香老人指着渡槽喜滋滋地说。

吕秀香口中所说的“老龙潭”,其实是内乡县4个中型灌区之一,以邵家岭村湍河渡槽为界,东边叫百里万福渠,西边为幸福渠。

老龙潭灌区1957年开工建设,当时,内乡人民发扬“愚公移山”精神,靠着铁锹、拉车、大镐、挑子施工,吊在百米悬崖上修渠,像“蚂蚁啃磨盘”一样啃出一条大渠。站在幸福渠的涵洞口,“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八个大字依然闪闪发光。

近年来,由于建设年代早、运行时间长,渠道淤积渗漏、建筑物老化失修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灌区功能效益的发挥。

为更好地满足当地人畜用水,县委、县政府决定全面恢复提升灌区服务功能,经县水利部门多方争取,2022年12月底灌区改造项目顺利落地,改造后将恢复灌溉面积8万亩,沿线的赤眉、余关、赵店、湍东4个乡镇40个行政村从中受益。

幸福渠是原老龙潭灌区建成后一直沿用至今的民生工程,也是这次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的主战场。

“遇到干旱的年头,幸福渠没少放水浇地、浇树,我们都很支持。”陈湾村村民朱俊玉谈到恢复提升老龙潭灌区时举双手赞同。

首伏高温下的赤眉镇,尽管有万亩林果庇护遮阴,依然是热浪滚滚。

走进马营村苇子坑老龙潭灌区改造项目施工现场,彩旗招展,机声隆隆。工人们顶着烈日、汗如雨下,测宽度、架钢筋、拧铁丝……手上的动作速度丝毫不减。

“目前完成渠道开挖4800米,浇筑垫层1000米,浇筑成品渠道400米,工程正稳步推进。”内乡县老龙潭灌区管理所所长李杰介绍说。施工人员正加快项目进度,全力确保灌区改造项目如期完工。

据了解,今年改造的重点工程位于西灌区赤眉镇邵家岭村至赤眉村段,计划改造灌溉面积3.12万亩,改造内容包括5765米渠道的防渗加固、渠系建筑改造、水闸自动控制安装、砼道路修建等。

“老龙潭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如期完工后,将极大地补齐水利基础设施短板,有力推进乡村振兴,为内乡经济腾飞提供更加坚固的水利支撑。”该县水利局局长马书朝如是说。

如今,在内乡几代水利人的接续努力下,默河治理、南水北调引水、刁河治理如期完工,红石峡水库顺利推进,打磨岗灌区成为示范引领项目……水利设施已成为内乡粮食稳产增收和林果种植业发展的强力保障。(内乡县委宣传部)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青岛市崂山区: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