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地方 > 正文

四川马尔康市:扎实推进地震灾区防汛减灾工作

2023-06-20 16:57:45   

马尔康市按照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防汛减灾工作部署,立足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优化机制、健全体系、织密网格、提升保障,切实做好马尔康“6.10”地震灾区防汛减灾监测预警、科学防范、科学抢险,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做实防灾减灾重点,统筹调度机制再优化

一是畅通指挥体系。实行扁平化指挥体系,按照领导联系点责任分工,进一步畅通县、乡(镇)、村三级指挥体系,建立权责清晰、协同联动、运转高效一体化运作模式,深入13个乡镇,实现一线指挥、快速反应,切实发挥好防汛减灾、抗灾救灾指挥联动作用。

二是实行综合会商。构建“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群众参与、上下联动”的地质灾害防御治理体系,统筹气象、农水、自然、应急、公安等部门,实行防汛减灾调度会商制度,先后召开防汛减灾专题会议2次、调度会议7次,重点研讨灾害防范、应急救灾工作。

三是完善应对预案。制定完善《马尔康市2023年度地灾应急预案》《马尔康市2023年度地质灾害治理实施方案》等各类预案,严格实行汛期地质灾害24小时值班制度,充分做好通讯保障,一旦发生重特大灾害险情或灾情,严格按照“20分钟报州、半小时报省、1小时报中央”要求加强信息报送,坚决做到预测预警、应急应对和救援救助到位,确保平安度汛。

健全防灾监测体系,科学分析能力再提升

一是常态气象预报。对标检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要求,围绕降水实况、气温变化和未来天气趋势,严格落实气象部门监测预报预警、决策气象服务、应急气象服务等职能职责,严密监测、及时预警,滚动发布气象信息快报14期、雨情快报32期、火险预警83期,降水情况通报31期。

二是加强水文监测。动态掌握水文信息相关平台,深度研判水位、泥沙、雨量等信息,做好暴雨洪水期间的监测和预警预报工作,24小时监测山洪危险区、堤防工程、水电站和涉水在建项目等37处重点区域,为防汛工作提供强有力水文数据支撑。

三是强化地灾预测。组织防灾主体单位、地灾监测员、乡镇观察员力量,全覆盖实地勘察395处复杂地质灾害隐患点,科学研判灾害体现状、动态变化和演变趋势,安置地灾警示牌390余个,完成宣传培训35场,培训人员1800余人次,对重大隐患点、人员聚集点实行24小时跟踪监测,确保万无一失。

织密防灾减灾网格,群测群防作用再提质

一是开展隐患排查。选拔142名地灾隐患专家、技术人员组成专项排查组,对全市开展两轮全覆盖“拉网式”排查,落实地灾监测人员379名,全面排查集镇、旅游景点、村民安置区等重点区域和矿山、公路、重大工程施工点等重点环节,排查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隐患点305处,威胁交通干道地灾隐患23处,威胁各类建筑工程营地68处,建立排查工作台账,确定相关责任人,实现全面覆盖,稳妥处置。

二是排除重点隐患。聚焦马尔康“6·10”地震地灾隐患点,坚持“一次性治理到位”原则,组织地灾调查专业技术队伍、地灾防治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全力推进草登避险搬迁和工程治理。截至目前,210户避险搬迁已完成避险搬迁选址工作;75处地灾工程治理已挂网招标,其中草登乡政府后山滑坡抢险救灾一期工程已完成阶段施工;7处维修加固,54处排危除险完工率达72%。

三是全时预警预报。建立“群测群防为主、专业监测为辅”的巡查预警体系,及时响应预警信息,确保预案覆盖率、“群测群防”网络覆盖率、隐患告知率三个100%。利用“两微一端”一级广播电视、手机短信等传统预警发布手段的同时,不断拓展发布渠道,扩大预警信息覆盖面,推送发布预警信息638条。

提升应急保障水平,灾害应对反应再提速

一是充实应急队伍。完善以公安消防部队为骨干,卫生、医疗、电力、民兵等为主体的专业救援队伍26支1349人,配齐卫星电话、对讲机、手电筒等专业应急救援设备,科学设置救援行动组、综合协调组、后勤保障组、医疗救护组4大类工作组,灵活防范和应对各类突发灾情。

二是常态应急演练。组织公安干警、消防部队、青年志愿者抗洪救灾突击队等参与演练,组织开展避险演练302场,3400余人次参加,全面检验群众疏散、伤员救治、救灾物资储备运输、应急通信等保障能力,增强应急处置、受灾群众救助和生活保障水平。

三是充足物资储备。储备各类救援器材、医疗用品和生产生活物资,严格落实物资核销、更新、增储工作,确保雨衣、雨鞋、帐篷等物资储备满足防汛要求。目前,清理防汛物资3.5万余件,全市米面粮油等各类生活物资储备充足。(中共马尔康市委办公室供稿)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江西南昌县:推进代表联络站建设 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