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地方 > 正文

桂林永福县:打造“一心六带”促发展

熊霞    2023-05-09 15:14:02   

近年来,桂林永福县永福镇主动融入全县发展战略布局,按照永福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稳农业、强工业、兴文旅”工作思路,结合自身实际,深挖本乡镇各村资源禀赋,致力加快乡村产业转型升级,聚焦打造“一村一品”及乡村特色产业品牌,确定了“一心六带”产业发展新布局,全力绘就了一幅崭新的永福镇经济社会发展蓝图。

围绕“一心”,强服务全力助推重大项目建设

一心,即以永福县城城区主动融入全县战略规划布局,服务协调重大项目建设,带动城区产业发展为中心,坚决落实县委、县政府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决策部署,坚持“项目为王”,确定项目年主题,完善重大项目推进制度、联席会议制度,建立重大项目服务专班,强化高质量督查考核、常态化通报,全力助推重大项目建设。

近年来,永福镇完成征地拆迁5984亩,切实推深做实城区基础设施建设,为全县高质量发展提级赋能做出永福镇贡献。今年,该镇将继续快速推进桂林外环高速公路(永福镇)段、县城“三江六岸”AAAA级文化旅游景区配套设施建设、宋窑遗址公园、洛清江体育公园等项目征地工作。

打造产业发展示范带

围绕百亩罗汉果种植示范区、千亩富硒优质稻种植示范区、千亩蔬菜种植示范区、脱贫群众产业代种代养示范区、村集体经济发展示范区、农旅结合发展示范区等“六区”创建,争取项目资金4000万元以上,以渔洞村、大苏村为核心打造产业发展示范带,加快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培育龙头企业,打造特色产业品牌,以“干部回乡·扮靓家园”示范点创建为契机,农旅产业做到“从无到有”,进一步“由小做大”“由后至优”,加快带动群众稳定增收,促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

打造生态乡村发展带

以曾村村和樟峡村为核心,聚焦善治乡村建设,持续在提升农村环境上下功夫,让美丽乡村成为家门口的“诗和远方”。同时,持续在促进农民富裕上下功夫,打造百亩退柑还粮示范点,探索农旅结合发展示范点。并持续在深化社会治理创新上下功夫,持续推进“五治”融合,促进乡村治理先行示范。

打造休闲旅游发展带

以山区村泡口村、四合村为核心,利用山区村屯丰富的竹木资源,以“绿色牌”为抓手,打造休闲旅游发展带。依托“河畅、水清、岸绿”优美的生态资源,主动融入长塘水库环湖旅游圈,谋划最美环湖绿道、竹文化体验、露营及赏花等品味文化、走近健康、远足自然的休闲滨水旅游项目,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长达8.5公里的生态廊道。继续壮大禾下螺特色产业规模,打造特色产业品牌。

打造生态旅游发展带

以银洞村、坪岭村为依托,借力“梦幻登云山”县级重大旅游项目开发,打造以登云山高山、密林、瀑布、岩洞为代表的自然观光类旅游产品,以民族村落、瑶医瑶药、瑶族歌舞、瑶族服饰、盘王文化等为代表的民族文化类旅游产品,以瑶族成人礼、三月三节庆活动为主的节庆类旅游产品,以登云山徒步、溯溪为代表的探险类旅游产品,以气势宏大的电力风车为代表的产业景观旅游产品,依托村屯旅游资源优势,不断夯实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生态旅游与文化体验相结合,打造民族文化产业。

打造新兴产业发展带

永福镇以塘堡村和湾里村为依托,在打造“退柑还粮”示范点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新水果品种种植、油茶种植三大新兴产业,在农业发展上谋特色,在产业建设上扩规模,以点带面推动产业优化转型,千亩新兴产业将辐射带动百户农户增收超万元。

打造城区至南雄文化旅游发展带

永福镇依托凤山公园、特色文化街区状元坊、新剧院、滨江步道、文明塔、宋窑遗址历史文化遗迹等“三江六岸”连线景点景区,延伸打造南雄塔脚屯文旅体验,发力夜游经济,协助办好“三江六岸”旅游文化节活动,不断提升文旅竞争力。(永福县委宣传部供稿)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文化惠民暖人心,亮起“文明幸福星”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