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地方 > 正文

巴中恩阳区:念好“化”“融”“联”三字经 助力现代农业全域园区化发展

2023-03-16 15:17:20   

今年以来,恩阳区坚持“两地三区”发展定位,紧扣“强力推进城乡融合提质行动”重点任务,紧盯创建省五星级园区目标,以“三区同建”为引领,聚焦“优质粮油、道地药材、有机果蔬、生态畜禽”四大特色产业,构建“一核两环四带多园”农业产业布局,通过在“化、融、联”字上下功夫,促进城乡融合和一二三产融合“两融”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先进县(区)的创建。

目前,恩阳区已成功创建省四星级园区1个、市级园区5个,区级园区9个,特色小园区33个,梯次培育园区7个,形成了“大园带小园、小园带庭园”的“全域园区化”发展新态势。

在“化”字上下功夫,提质效

建园区是一个物理过程,园区化则是一个化学过程。如何建好园区?建好后的农业园区如何真正实现园区“化”?恩阳区落实“以粮为主、粮经统筹、种养循环”建园要求,以重粮为导向,结合区域内特色产业,坚持“五化”发展思路,以提质增效为抓手,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化发展。柳林镇的粮油园区、渔溪镇的道地药材园区、双胜镇的芦笋园区、下八庙镇的果蔬园区、雪山镇的种养循环园区等,一批省市级产业园区建设场面梯次展开、如火如荼。

良种良法化增产量。统筹整合区、镇(街道)、村三级农技员力量,利用院士(专家)工作站,构建“院校特派员+本土农技员”农技推广联动服务体系。重点对涉农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养殖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每年集中培训实用人才500人次,开展田间技术指导300余次,培养了一批土专家、田秀才、种植养殖能手,园区农技水平得到大力提升;深化与川农大、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校合作,新型经营主体示范带动,建立粮油、芦笋、道地药材等良种育苗基地1000亩;展评国省级主推粮油品种31个,推广“稻香杯”系列良种15个,引进培育芦笋品种7个,道地药材品种3个,良种覆盖率100%,示范发展优质粮油10万亩,亩均增产10%以上。集成推广水稻旱育直播、精抛浅水露泥、油菜免耕直播、病虫害绿色轻简防控等新技术新模式,推广无雨恒温垄肥、营养钵育苗、土壤改良等芦笋种植新技术36项,成功申报国家专利1项,制定了“万寿米”种植技术规程、四川省芦笋栽培技术规程。

耕作机械化提效率。配套育秧播种机、高速插秧机、联合收割机、植保无人机等现代农机装备,推行全程机械化作业,园区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2%、机耕水平达92%,人工成本亩均减少200余元。培育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5家,开展机耕、机播、机施、机防、机收等社会化服务,服务面达90%以上。联合省农业机械研究所专家,针对丘陵山区地貌特征,设计适宜丘陵田间操作的宜机化农机具,为粮经复合种植宜机化管理探路。

种养生态化促增收。采取“稻鱼虾鸭”“生猪(牛)+”等种养模式,建立“稻鱼虾”共生基地700亩,亩均增收2000余元。采取“畜禽粪污-沼液-还田”“秸秆-离田加工-还田”等方式,园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7%、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亩均节约化肥成本108元。采取“以种定养、以养定种”模式,巧用绿色生态优势促增收,发展优质稻米订单种植3万余亩,亩均增收1000余元。

产品标准化育品牌。区、镇、村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上墙,制定“镇监管员+村协管员+经营主体内管员”网格管理制度。园区内1个镇搭建1个农产品快速检测室,园区新型经营主体全面入驻国家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严格实行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抽检合格率达98%以上。以“三品一标”为抓手,推进园区主导产业品牌认证登记,申报绿色产品、有机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等品牌68个,注册“巴山万寿”“恩阳大米”“凤翔”“巴山芦丁技”“金双高”等系列品牌商标13个,芦笋、黄精、川明参等更多农产品亮相区域公用品牌名录。

管理数字化强科技。以搭建“智慧农业云平台”为抓手,构建了1个数字农业云、1个数字农业指挥中心和N个数字农业基地“1+1+N”智慧农业模式,建成农园通公共服务平台、科创农庄、芦笋科技赋能中心等。依托区属国有企业资源优势,组建数字农业服务团队,适时开展园区数字采集、分析、测报等服务,并定期公布农业生产信息。利用各类专家子系统,分作物、分区域、分时令制定施肥、除草、防治病虫害等田管措施,将数字成果落到田间地头,实现农业生产“智慧管理”。

在“融”字上下功夫,促融合

阳春三月,阳光正好,恩阳区柳林镇海山村1000亩油菜花灿烂绽放,流金四溢。3月8日,第二届“田园恩阳·海山情园”油菜花节在这里拉开序幕,数千名游客涌入花海,奔赴一场春天的约会,为乡村全面振兴写下了美好生动的注脚。推动农业向二三产业延伸,构建农业全产业链,是提升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恩阳在发展主导产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的同时,遵循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相融理念,始终坚持产业园区、田园景区、新型社区“三区”同步规划、共同建设,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实现“园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的华丽转身,为“两融”发展按下“升级键”。

聚焦“一核两环四带多园”,梯次建设园区“展示区、核心区、辐射区”。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在空港现代农业产业园建成展示区2000亩,柳林镇海山村建成粮油核心区5000亩,辐射全区发展优质粮油10万亩;双胜镇、下八庙镇、明阳镇、雪山镇等以芦笋、魔芋、甘蓝、柑桔及川佛手、川明参、黄精等为主导品种,累计建成经作类园区6个、产业基地7万亩,发展有机果蔬7万亩,以生猪、肉牛为主导品种,累计建成种养循环园区3个、产业规模10万余头,按照“以粮为主、粮经统筹”发展模式,粮经复合种植1.23万亩,种养循环规模6.19万亩,实现农业产业“园区化”。

依托园区载体,建成田园恩阳农业科研展示中心、全国首个田园式单体婚姻登记中心、空港花海婚旅融合景区、海山情园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海山粮油产业园区特色布局“油菜花”大地景观、360度观景台、小火车观光线路,发展民宿、农家乐,经营休闲娱乐、农事体验、特色美食、商品售卖、网红打卡、民谣乐队表演等参与式项目和沉浸式体验区,举办油菜花节、农民丰收节、采摘节等节庆活动,实现乡村田园“景区化”。

围绕“产业围着园区转,聚居点跟随园区建”理念,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六大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生态保护、乡村基本公共服务、乡村社会治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通过产业园区吸引、龙头企业带动、专合组织联合、闲置资产盘活等方式,推行“四议四调四评”工作法等基层治理模式,带动全区示范社区建设,促进产居融合,实现传统村庄“社区化”。

在“联”字上下功夫,创机制

园区的建设、投入、运营,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至关重要,最终的落脚点是促进农业增效、带动农民增收。恩阳创新机制,联合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和农民勤劳之手,齐心协力、凝心聚力、同心合力推进现代农业全域园区化发展。

高位推进机制联合发力,成立了由区委书记、区长任组长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和农业现代化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一个现代农业园区、一名区级领导、一个推进专班、一张责任清单、一套督查办法”的“五个一”工作机制。在区农业农村局内设园区办,专职园区的规划指导、考核验收等工作,实行清单式管理、项目式实施、台账式销号。将园区建设与年度目标绩效考核挂钩,推行工作亮标、“3N”亮效、督查亮牌、问责亮剑“四亮工作法”,逗硬督办、刚性考核。

国企带动机制联营经营,以“国企参与、示范带动”为抓手,园区核心基地为区属国企示范、其他基地为村集体经济组织和龙头企业及种植能人带动,组建“国企+龙头企业+集体经济+专合社+农户”农业产业联合体,按照“股权量化、责任分工、利益分成”原则管理园区,增强产业联农带农能力。组建各类农业产业联合体5个,培育各类新型经营主体500余家,带动农民5万余人,农民实现土地流转得租金、入园务工得薪金、家庭经营得现金、股份分红得股金的“入园得四金”。

多元投入机制联手参与,通过财政配套、项目整合、专项奖补等加大政府投入,坚持政府、农业投资公司、保险公司“三方联动”争取金融支持,推行“业主建园、政府补助”“村社建园、招商经营”“联合经营、股份发展”三种模式建园。在2022年,园区整合财政涉农资金0.57亿元,吸引社会资本2.6亿元、金融投入1.8亿元,保费补贴47万元投入园区建设。区本级财政设立粮食产业发展基金2000万元、农业园区建设奖补资金2000万元,积极引导村集体组织与各类经营主体,通过直接经营、参股共建、提供有偿服务等形式,参与园区发展。

利益联结机制联农增收,组建“国企+”“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支部+”“能人+”等联合发展模式,建立“127”“528”利益联结机制,带动500余家各类新型经营主体、1.5万余户农户参与园区发展,带动农户面达80%以上。粮油产业园区内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园区务工、旅游服务、集体经济分红等,人均可支配收入有望达到2.5万元,海山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万元。道地药材产业园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万元,6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超10万元,示范带动建成道地药材特色产业村26个。芦笋产业园通过推广“127”利益联结机制,园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万元。

去年,恩阳区成功获得了省四星级粮油现代农业园区“金字招牌”。如今,恩阳广袤田园,各类现代农业园区整体成势、聚能提升,“产业跟着园区走、社区围着园区建”的理念深入人心,园区载体的集聚和外溢效应越来越凸显。

据介绍,下一步,恩阳将持续深入落实“农业园区化”发展要求,坚持“三区同建”理念,以提质增效为抓手,深化“五化”建园思路和“一核两环四带多园”产业布局,采取运用土地制度改革成果、集体经济组织统一流转土地、新型经营主体市场运作等方式,统筹规划基地建设、设施装备提升、产地加工、培育新业态、科技示范、社会化服务等功能板块,一体推进“生产+加工+科技+品牌”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助推全域园区化发展。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以精细化管理服务推动创文工作常态化开展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