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打造“少年法庭”品牌
作为全省唯一一个设立在基层法庭的“少年法庭”,倾力打造“青少年权益维护法庭”品牌,保障和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建立了涉未成年人帮扶、救助机制及回访机制,全程参与到未成年人侵权纠纷案件矛盾化解、教育引导和定期回访全过程。与辖区中小学开展法治共建活动,积极邀请中小学教师、学生及家长及来到法庭进行参观学习,接受普法教育。
二、提升“多元解纷”能力
积极推进人民法庭诉调对接工作,推动村民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充分调动辖区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与辖区各乡镇司法所建立了诉调对接机制,积极开展矛盾纠纷诉前调解工作。法庭选聘律师、法律工作者、人民陪审员等特邀调解员,并常态化开展调解员专业化培训,积极组织多元解纷座谈会,为多元解纷工作“充电”蓄能。
三、活化“驻村调解”形式
根据法庭辖区自然村屯地理位置,设立了5个驻村调解室,其中4个兼具巡回审判室,辐射太平乡、黑台镇、连珠山镇等,在春播秋收等农忙时节,加强驻村调解员上门服务,同时,法庭开启巡回审判,在田间地头调解、开庭,将便民理念付诸行动。适时进行普法宣传。
四、构建“网格管理”机制
积极构建基层矛盾纠纷网格化调处机制,参与社会综合治理。
在辖区内各行政村均设立一名联络员,由治保主任担任联络员兼任调解员。村民家事纠纷、土地纠纷、合同纠纷等敏感性案件,由联络员先行调解处理,调解不成的交由村民委员会进行调解。仍调解不成的,由法庭特邀调解员进行专业调解,最后由主审法官于庭前、庭后进行调解。
五、营造“绿色文明”氛围
加强绿色法庭建设,发动全庭干警利用空闲时间在法庭四周栽种了鲜花、种植了蔬菜、种植了果树。不但美化了环境,陶冶了情操,还缓解了干警工作压力,减轻了疲劳。结合学雷锋日、宪法日等纪念日,干警利用下乡送达机会,积极进行炕头普法、圆桌普法活动,为促进和谐乡风,法治乡村,文明共建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