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大庆油田:高举铁人旗帜 聚力能源报国

——写在纪念铁人王进喜百年诞辰之际

记者 武凤珠    2023-10-09 14:44:36    人民周刊网

一架架“磕头机”星罗棋布,点缀在金秋时节的芦苇荡,橙红的、明黄的,映衬着湛蓝天空,唤醒了苍茫原野。

这是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所在地——黑龙江省大庆市的别样风情。一个多甲子的岁月,这一方世界级油藏“沃土”,将25亿吨“工业血液”源源不竭运往祖国各地,也树起了我国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一面闪耀着“石油红”的鲜亮旗帜。

25亿吨原油——相当于42个北京十三陵水库的储量;用60吨超大型油罐车装满,沿‍‍地球赤道首尾相接,可绕赤道15.6圈;用于发电,能够供应全国人民生产生活用电7.6年、黑龙江全省人民生产生活用电约100年!

2023年,大庆油田累计原油产量突破25亿吨,稳居全国第一!

2023年10月8日,铁人王进喜诞辰百年纪念日。岁月激荡,薪火相传,铁人精神如灯塔,指引中华儿女奋力前行!

 

 

大庆油田历史陈列馆庆祝大庆油田累计产油量突破25亿吨。记者 武凤珠摄

 

在大庆油田6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有许多重要时刻值得永远铭记。2019年9月26日,在纪念大庆油田发现6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大庆油田发来贺信,指出:大庆油田的卓越贡献已经镌刻在伟大祖国的历史丰碑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丰碑由奋斗铸就,‍‍精神在赓续传承。2023年9月21日,大庆油田举办纪念铁人王进喜诞辰100周年‍‍暨新时代先进典型命名表彰大会。会上,中国石油股份公司副总裁、大庆油田党委书记、大庆油田公司执行董事朱国文表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起来的大庆石油人,深刻感悟王进喜同志的英雄风范,永远凝聚当好标杆旗帜、建设百年油田的奋进之力,‍‍大力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团结在党的旗帜下,共赴‍‍中国式现代化!

踏着铁人脚步走,把血加热再出发。时光卷轴在大庆油田的钻塔、油井间铺展,源起于大庆石油会战的大庆精神、王进喜所代表中国石油工人群体的铁人精神贯通其中、历久弥新,引领着大庆石油人走过甲子、迎接百年,以拼搏奋进之姿,接续谱写我国石油工业战线上崭新的时代华章。

 

 

铁人王进喜纪念馆中的王进喜雕像(左)和大庆油田历史陈列馆中的王进喜雕像(右)。记者 武凤珠摄

 

一台钻机绞车,铭记铁人——

为国分忧,推动中国石油工业迈入新纪元

大庆市萨尔图区中七路32号,大庆油田历史陈列馆中,一台沉淀着岁月痕迹的贝乌—40型钻机绞车,无声地讲述着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大庆石油会战故事。

“就是它,激发出了大庆石油会战艰苦创业的人拉肩扛精神!”跟随馆长许兰付的脚步,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记忆在展厅中愈加清晰地浮现。

如今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日常生活的“黑色血液”,多数流淌深藏在地壳沉积盆地。地质学界有“海相生油”理论,认为海洋盆地环境中的有机质沉积,更易生成石油。广袤中国大陆,却在亿万年地壳运动中,发育出了大量的陆相沉积盆地。

“只有海相沉积盆地才是大油田的母体,中国陆地上不可能存在大量的石油资源!”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的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贫油论”甚嚣尘上。1948年,我国石油年产量仅8.9万吨。西方国家也对新生的社会主义中国实施技术和资源封锁。“举国上下对石油的渴望和需求,千言万语也难以表达!”大庆油田历史陈列馆讲解员介绍。

1959年9月,在新中国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甘肃省酒泉市玉门油田做钻井工人的王进喜当选为“全国劳动模范”,赴北京参加新中国成立10周年国庆观礼时,他看到首都街头行驶的公交车,都背着巨大的煤气包做燃料,笨重又难看,车也走得艰难缓慢。“国家缺油,像千斤重担,压得我喘不过气来!”经历过新旧中国的冰火两重天,他以强烈主人翁精神意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不可分割,在党领导下当家作主的工人,理应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

恰在此时,位于大庆市大同区的松基三井喜喷油流,松辽盆地发现了大型油田。经党中央批准、在原石油工业部组织下,轰轰烈烈的大庆石油会战拉开帷幕,数万转业官兵和各类支援物资从全国各地源源不断输往大庆,1960年3月25日,王进喜也带领玉门油田钻井队“贝乌5队”,来到了这片只有百十户人家的茫茫荒原。

大庆油田历史陈列馆所在的院落,就是大庆石油会战指挥部——“二号院”旧址。这一处曾经的会战指挥中枢,至今仍然保留着简朴的单层建筑结构,王进喜雕像和大庆油田发现者的照片陈列其中,成为铭记大庆油田开发建设起点的珍贵烙印。陈列馆中展示的贝乌—40型钻机绞车,更是见证着铁人精神在大庆石油会战中迸发的光辉能量。

一套钻井设备,60余吨重,王进喜和队友从玉门分解拆散,沿铁路运输到了大庆,再从火车站送到井场,还需要吊车、拖拉机、大型载重汽车等10余辆,而建设初期的大庆油田,吊运工具极其有限。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萌发!王进喜说:“就是人拉肩扛,也要把钻机全都拉上井场!”他带领队友用撬杠撬、用滚杠滚、用大绳拉,连续3天3夜,硬是仅靠双手和双肩,把钻机卸下火车、装上汽车、安装到钻井工地,创造了大庆石油会战中第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创业奇迹。

9月21日,大庆油田举办“踏着铁人脚步走 砥砺奋进新征程”文艺演出。表演第一幕便真实再现了人拉肩扛运钻机的震撼场景。“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干劲大,天大困难也不怕!”王进喜和队友在人拉肩扛过程中喊出的豪迈诗句,历经60余个春秋,仍然慷慨激昂地在松辽大地回荡。

从1960年6月1日,大庆油田首车原油外运,到1963年11月17日,周恩来总理庄严宣布,我国石油已实现“基本自给”,历时3年有余、影响我国石油工业命运走向的大庆石油会战,不仅如王进喜所思所愿,把中国“石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更是向世界验证了由李四光等中国地质学家创立、发展的“陆相生油”理论——在中国大陆这样的陆相沉积环境中,也可以生成大量石油!

大庆油田历史陈列馆以时间为轴,用青铜雕镂出油田开发建设以来,每一个具有纪念意义的年份与实绩,铸造了一条铭刻历史的“大庆之路”。‍‍“年份数字是由大到小排列的。”讲解员介绍,这寓意着穿越时光隧道走进历史深处。我国石油勘探开发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厚重一笔在此写下,我国石油工业从此迈入昂首阔步、勇往直前的新纪元。

 

 

1205钻井队钻塔高耸,“铁人队伍永向前”的标识鲜红醒目。记者 武凤珠摄

 

一支“钢铁钻井队”,见证“铁人”——

勇扛红旗,“一个人”变成“一支队伍”

秋日艳阳当空,光芒洒在大庆市郊原野,勾勒出大庆油田钻探工程公司钻井二公司1205钻井队钻塔简约有力的线条、巍然耸立的姿态。钻台上,“铁人队伍永向前”的标识鲜红醒目。

1205钻井队,便是跟随王进喜从玉门转战大庆的“贝乌5队”,曾因钻井月进尺创全国最高纪录,荣获“钢铁钻井队”荣誉称号。今年正逢1205钻井队建队70周年,大庆油田党委又将“新时代新钢铁”荣誉称号,授予这支队伍。这个集体,是铁人精神发源的团队,不仅先后走出了王进喜、李新民两代“铁人”,现任队长张晶也是获大庆油田表彰的“新时代铁人式标兵”。王进喜最广为人知的勇跳泥浆池、以身制井喷故事,更是1205钻井队队员难以忘怀的队史印记。

“我们钻井队的工作,就是通过设备在油藏和地面之间建立一个通道,采油队使用‘磕头机’就可以采油了。钻井是我们的工种,钻机是我们的设备!”1205钻井队党支部书记段永坚介绍,1960年5月发生井喷的2589井,是1205钻井队在大庆打下的第二口井。

在钻井队队员、大庆石油人,乃至全国人民心目中,王进喜带领1205钻井队队友,用身躯制服井喷的3个小时,都是铁人精神光华最闪耀的巅峰时分。人们以这一事迹为题材,创作出话剧、舞剧等舞台表演,将精神表率的能量阐扬光大。在“踏着铁人脚步走 砥砺奋进新征程”纪念铁人王进喜百年诞辰文艺演出中,由大庆油田采油一厂、采油二厂员工和铁人学院师生等联袂演绎的情景表演《穿越时空家国情》,再现了这一动人心魄的场景:“这群热血的汉子,变成了肉身的搅拌机。他们用身体不停地旋转、搅拌着泥浆……井喷被制服了!”铁人的传奇一直震撼着段永坚,他说:“前辈用血肉之躯,铸就了铁人队伍的钢铁脊梁!”

铁人精神代代相传,钢铁意志历久弥坚。2011年,1205钻井队第十八任队长李新民‍‍被授予“大庆新铁人”荣誉称号,1205钻井队用实践证明了:“这支铁人队伍,立在哪里,都是一面红旗;用在哪里,都是一块好钢!”

60余年光阴流转,大庆油田在与时代同行的发展历程中,培育出了承载着不同历史意义的三代“铁人”:铁人王进喜、“新时期铁人”王启民、“大庆新铁人”李新民。借由情景表演《穿越时空家国情》,三代“铁人”的精神光彩得以在同一座舞台灼灼闪亮、相映生辉。

“人生一世莫空过,‍‍纵然一死怕什么?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为搅拌泥浆、压制井喷,双腿变得血肉模糊、血泥难分的王进喜,这样诠释生命的分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宁肯把心血熬干,也要让油田高产再稳产!”常年在阴冷野外、油田一线做科研,落下强直性脊柱炎的王启民,这样注解奉献的价值。“‍‍忠于国家是大孝,大节大义重如山。‍‍宁肯历尽千难万险,也要为祖国献石油!”长期在伊拉克、苏丹等海外战乱地区钻井奔波,‍‍为了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时常罔顾自身安危的李新民,这样阐述奋斗的意义。

英模如旗,引领航向;一旗高举,万旗飘扬。大庆油田将传承作为最好的纪念,选树张晶等8位先进典型为‍‍“新时代铁人式标兵”。这8位“铁人式标兵”,或勇攀科技高峰,或拓荒国际市场,或扎根采油一线,或带出管道铁军……“铁”在各个岗位、四方“战场”。在纪念铁人王进喜诞辰100周年‍‍暨新时代先进典型命名表彰大会上,张晶作为“新时代铁人式标兵”代表发出倡议:要践行“踏着铁人脚步走”的钢铁誓言,‍‍奋勇争先,扛红旗、当标杆;要续写“我为祖国献石油”的时代答卷,勇挑重担,赴新天、向百年!

光华汇聚红旗下,灿若繁星皆“铁人”。若是拓开视野向纵深的历史回望,从1960年4月推出的大庆石油会战首位英雄——铁人王进喜,到忆铁人、学铁人、做铁人活动中不断涌现的众多先进典型;从1960年7月大庆油田表彰的王进喜、马德仁、段兴枝、薛国邦、朱洪昌“五面红旗”,到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庆油田不计其数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的个人和集体……“铁人”,已经由我国石油工业战线上一个最响亮的名字,蜕变为一支坚不可摧、所向披靡的队伍。

王进喜曾说:“咱们的眼睛不要光盯着自己井架上的那面小红旗,我们要争的是党和国家的大红旗。”60余载栉风沐雨,一代代“铁人”接力扛起他的精神旗帜,胸怀全局、为国争光,一路高歌猛进,一路红旗舒展。

 

 

大庆油田历史陈列馆展示的大庆油田标杆单位和“百面红旗”单位纪念照片。记者 武凤珠摄

 

一套岩石样品,记录石油人——

科研攻关,抢占世界领先技术高峰

原始状态的岩心,是带有颗粒感的黑色;水驱后的岩心,变成了磨砂质感的灰棕色;聚合物驱后的岩心,呈现出明亮的黄褐色泽;复合驱后的岩心,是普通岩石的浅灰色……“由深色变得越来越浅。”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采收率研究二室党支部书记孙仁杰说。

岩心,岩石的样品,是地质勘查人员为了解地质和矿产情况,采集的实物资料。含矿岩石与普通岩石、含有不同矿物的岩石,有着不同的色彩。同样蕴藏石油的岩石,使用不同的开采技术,对石油的采收率也不相同,这便造就了经开采后,岩石深浅不等的颜色。

位于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实验中心的“三超”文化展厅中,摆放着采集自地下1000米左右、经过开采与未经开采、不同含油饱和度的岩心。“岩心颜色的差异,也是水驱和化学驱石油开发效果的对比。”孙仁杰介绍,大庆油田的水驱平均采收率可以达到40%,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在油田勘探开发史上,石油开采按照技术手段,可分为3个阶段:依靠地层压力天然能量,使石油自然喷出地表的一次采油;通过注水或注气驱动,人工补充能量,将石油“挤”至地面的二次采油;利用化学物质等改变油、水和岩石的性能,将石油“洗”出地下的三次采油。“大庆油田一次采油的时间非常短,运用化学方法三次采油才提高了竞争力。‍‍通过化学驱,更多的石油被开采出来。”孙仁杰说。

聚合物驱,便是一种化学驱油技术。这种技术,将聚丙烯酰胺等化学剂加入水中,大幅增加水的粘度,‍‍使注入地下的水如活塞一般,推动原油浮上地表。“平均每1升水中加入1‍‍克左右聚合物,就能够使水的粘度增加几十倍乃至上百倍。”孙仁杰表示,大庆油田聚合物驱的应用规模、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目前也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采收率可以比水驱高10%以上,效果非常好!”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三次采油阶段,攀登到在聚合物基础上增加碱和表面活性剂、让3种化学剂协同作用的三元复合驱油技术高峰,大庆油田科研人员一度遇到难以攻克的关卡。表面活性剂与碱混合,如同家用洗衣粉,“洗”油效果更佳。这种复合驱油技术,相比水驱,采收率能提高20%以上。

大庆油田自20世纪80年代便开启了这项技术的科研攻关,曾邀请国外学者前来考察,却被认定:大庆的石油属于低酸值原油,无法使用这项技术!专家的论断,油田科研人没有盲从。他们坚持不懈开展技术创新,终于创建了关于低酸值原油与表面活性剂匹配关系的核心理论,‍‍并从当时市场上百种表面活性剂产品中,找到了两种适合大庆油田的产品开展试验,收到良好成效。

20世纪90年代,表面活性剂还需要从美国进口,价格非常昂贵,核心研发技术也掌握在外国人手中。大庆油田科研人决定自主研发。“‍‍做了上万次实验,实验记录纸摞了一人多高,也历经了无数次失败。”采用替代原料、独创本土工艺……不足1年,“国‍‍字号”表面活性剂研制成功。又经过10余年几代人科研攻关,2014年,大庆油田打通三元复合驱采油全产业链,成为全球首个工业化规模应用三元复合驱油技术的油田。

技术超前,全球领先,世界刮目相看!孙仁杰介绍,复合驱油技术已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大庆油田的主导开发技术,我国自主研发的化学驱油技术更是已经稳步走向国外。“依靠技术创新,大庆油田和国内外其他油田相比,稳产期更长,采收率也高出10%—15%。”

‍‍‍‍数十年自主创新实践、勇攀三次采油技术高峰的科研历程,充分证明:大庆油田的勘探开发史,就是一部超越权威、超越前人、超越自我的科技创新史!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在大庆油田科研人身上的继承和发展——“三超”精神,由此孕育生成。

‍‍展厅展柜中,陈列着一份第二代铁人王启民的荣誉证书原件。孙仁杰‍‍特别向记者介绍:“这是我们的老院长。”科研人同样视“铁人”为骄傲与榜样,而榜样的力量无穷尽。“我们以‘三超’精神为引领,培育了一代又一代勇于攻关、敢打硬仗的‘三‍‍超’团队!”在超越权威中寻求真理,在超越前人中勇闯新路,在超越自我中砥砺成长——独属于大庆油田科研人的“三超”精神,为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注入了充盈着科研感的时代色调。

 

 

大庆油田历史陈列馆展示的大庆油田百年油气产量结构图。记者 武凤珠摄

 

一组统计数据,鼓舞大庆油田——

能源转型,树立高质量发展行业标杆

含油面积4000余平方公里,原油产量连续27年实现5000万吨以上、连续12年实现4000万吨以上的高产稳产,海外业务遍布56个国家和地区,贡献税费等资金3万多亿元……在大庆市纪念铁人百年诞辰的各类活动、各项仪式中,大庆石油人列出的一组组真实数据,令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回首新中国成立前夕的1948年,全国全年石油产量8.9万吨,“贫油”二字,已然永远尘封在陈旧的史册。1959年9月26日,在我国东北边陲破空出世的大庆油田,“晴天一顶星星亮,荒原一片篝火红”,幕天席地自主开发的会战岁月,创造出了奇迹般震撼人心的实绩。

承铁人精神之“源”,赋大庆油田以“能”。正如铁人王进喜将个人命运融入国家需求的激流,大庆油田奏响的强劲音符,也谱出了与时代共鸣的壮美乐章。当今时代,是化石能源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的时代,2022年,大庆油田建起中国石油首个水面光伏项目——星火水面光伏示范工程,用“清洁能源”太阳能为石油开采“充电”。当下征程,是油气并举齐发展、稳油增气开新局的征程,2022年,大庆油田年产天然气55.4亿立方米,实现连续12年稳步增长;“有油必有气”,在我国东部最大气田——庆深气田,在形成于1.2亿年前的火山岩储层等产气区域,勘探开发仍在继续。

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为国家端稳端牢端好“能源饭碗”,绿色清洁能源已成为主战场、新高地。松辽盆地富有被称为“地下锅炉”的干热岩层,蕴藏着宝贵的天然地热能;大庆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风能资源丰富,今年3月25日,大庆油田首个风力发电工程——龙一联地区综合利用工程1号风机机组正式并网发电,为油田新能源建设再添新动能……构建多能互补、绿色低碳新格局,推动风光电新能源发展,大庆油田高质量转型,绿色油田、生态油田建设已在路上。

纪念铁人百年,传承精神百年,为了油田基业长青百年。这片铁人精神照耀、壮志豪情点燃的原野,‍‍每一步的开疆拓境都如标杆、似旗帜,为行业前行指明方向。曾用奋进书写荣光,将以笃行奔赴未来,绘就一幅能源报国的精彩画卷,是规划布局,是战略谋定。九万里风鹏正举,‍‍一百年长歌未央。如朱国文所言:“时间已经作证,‍‍时间将继续作证!”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踏着铁人脚印大步走
下一篇:传承铁人精神 培育时代新人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