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重磅!2023年国企改革“施工图”出炉

2023-01-06 12:29:42    中国证券报

1月5日,国资委在京召开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

会议指出,2023年要乘势而上组织开展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积极稳妥分层分类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中长期激励扩面提质。要深入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制定节能环保、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领域的布局结构调整指引。同时,要加大对5G、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卫星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平台、物联网平台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

作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之年,2022年国资委和中央企业迎难而上推动经济运行实现稳中有进,改革发展各项工作成绩显著。据了解,预计2022年全年中央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9.4万亿元、增长8.3%,利润总额2.55万亿元、增长5.5%,净利润1.9万亿元、增长5%,效益增速高于GDP增速。

国资委党委书记张玉卓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围绕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党对国资央企的全面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推进高质量发展,着力提升经济运行质量,着力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着力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着力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着力强化党建引领,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全面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充分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和战略支撑作用,积极促进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在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上勇挑大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多作贡献。

明确八方面改革发展重点

对于2023年国资央企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会议部署了八个方面重点工作。

一是突出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扎实推进提质增效稳增长。会议指出,2023年中央企业“一利五率”目标为“一增一稳四提升”。“一增”,即确保利润总额增速高于全国GDP增速,力争取得更好业绩,增大国资央企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分量;“一稳”,即资产负债率总体保持稳定;“四提升”,即净资产收益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营业现金比率4个指标进一步提升。

会议提出,要聚焦国家重大项目、产业链强基补短、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布局实施一批强牵引、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密切跟踪研判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抓住国内经济整体好转时机,坚持消费者导向,提升产供销储各环节对市场变化的反应灵敏度,及时优化调整经营策略和产品结构,促进重点领域消费持续恢复,培育壮大热点消费新场景等。

二是锚定新时代新征程奋斗目标,全面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会议指出,要分行业加快建立可量化可操作的世界一流企业评价体系,做好与经营业绩考核指标的有效衔接,引导加快补齐短板,提升与世界一流企业相匹配的能力。价值创造行动要以净资产收益率、全员劳动生产率等指标为牵引,着力提升全要素价值创造能力等。

三是突出重点攻坚克难,乘势而上组织开展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会议指出,要以更大力度打造现代新国企。积极稳妥分层分类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促进国企民企协同发展,进一步发挥国有企业引领带动作用。持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常态推进改革考核评估。推动中长期激励扩面提质。进一步深化分类改革,更好发挥中央企业核心功能等。

四是切实加大科技创新工作力度,着力打造一批创新型国有企业。会议指出,加大对承担重大攻关任务、开展基础前沿技术研究和应用的考核支持力度。积极参与国家高水平人才高地和人才平台建设,人才引进稳量提质。

五是着眼加快实现产业体系升级发展,深入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会议指出,要聚焦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功能,引导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投向。实施产业链融通发展共链行动,组织系列对接活动,带动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制定节能环保、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领域的布局结构调整指引。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

六是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会议指出,要抓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持续强化中央企业金融业务监管。加快设立首席合规官。

七是坚决服务“国之大者”,更好促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会议指出,要加大对5G、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卫星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平台、物联网平台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落实助力中小企业纾困解难促进协同发展的有关政策举措。

八是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进一步增强国资监管效能。会议指出,要探索市场化的国有资本权益补充机制,积极整合各方资源,有效放大国有资本功能作用。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发挥开放政策优势 加速外资外企聚集
下一篇:力争“开门稳” 外贸企业赶工忙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