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经济 > 正文

综合立体交通网加快完善

3461个抵边自然村全部实现通邮

本报记者 韩 鑫    2023-12-22 11:18:33    人民日报

图为湖南省官(沅陵县官庄镇)新(新化县)高速雪峰湖大桥。12月19日,官新高速公路正式开通,主线全长76.581公里,连接怀化、常德、益阳和娄底4地。

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摄

 

“这一年,我国综合立体交通网越织越密,综合运输服务更加便捷,物流保通保畅有力推进,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具体工作扎实推进,推动交通运输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12月21日,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副部长李扬介绍了以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有关情况。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建成率约78.6%

“今年以来,一批重大交通工程开工建设,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加快完善,推动综合交通网络效率和运营效益进一步提升,‘全国123出行交通圈’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逐步构建。”李扬介绍。

截至去年底,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建成率约78.6%,主骨架线路建成率约87%,覆盖90%左右的人口和经济总量。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5.5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营业里程4.2万公里。公路通车里程535.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建成里程17.7万公里。内河高等级航道里程1.65万公里,民用运输机场254个,推动25个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建设。

在此基础上,今年综合立体交通网继续加快完善。一年来,新建高速铁路1700公里,新改(扩)建高速公路超7000公里、新增及改善高等级航道1000公里、新颁证民用运输机场两个,新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超过360公里,全国3461个抵边自然村全部实现通邮。

今年以来,交通运输部累计下达中央车购税“以奖代补”切块资金758.4亿元,支持地方普通省道和农村公路建设,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支持力度。前11月,全国农村公路建设总投资超过4555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里程超过16万公里,新增通三级及以上公路乡镇327个,新增通硬化路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组)达2.2万个。

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局长吴春耕介绍,下一步将深入推进新征程“新三通”建设,深入实施新一轮农村公路建设和改造,因地制宜加快完善便捷高效、普惠公平的农村公路网络。

交通物流总体运行平稳有序

今年以来,通过着力保障交通物流网络畅通运行,我国交通物流总体运行平稳有序,全国交通物流主要指标基本向好。

货运量稳步增长。前11月,完成货运量500.2亿吨,同比增长8.1%。其中,11月份,全国高速公路日均货车流量792.5万辆,同比增长16.6%;铁路日均货物发送量1104.3万吨,同比增长2.7%;全国货船日均进出港56071艘次,同比增长8.4%。

重点物流枢纽运行平稳有序。11月份,重点监测港口日均货物吞吐量3516.7万吨,同比增长4.1%,日均集装箱吞吐量79.8万标箱,同比增长4.1%。陆路口岸过货量稳步增长,11月份,公路口岸日均过货量32.3万吨,同比增长79.9%;日均通过货运车辆1.21万辆次,同比增长90.6%。

交通物流持续提质降本增效。运输结构深入调整优化,大宗货物和中长途运输“公转铁”“公转水”持续推进,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加快推广,创建了116个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物流运输组织效率不断提升。

出行量加快恢复。交通运输部推动336个城市实现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累计建成充电桩2万个,全面恢复境内国际邮轮运输。1至11月,完成跨区域人员流动量555.9亿人次,同比上升34.8%。

科技创新驱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

“近年来,交通运输部加快推动行业发展由依靠传统要素驱动向更加注重创新驱动转变,科技创新驱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成效不断显现。”李扬说。

基础设施建设能力整体跃升。港珠澳大桥、北京大兴机场等一批重大工程投入运行,深中通道、平陆运河等加快建设,一个个重大工程背后是交通科技创新的有力依托。

装备技术创新不断增强。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系统正式下线,C919大飞机成功实现商业运营,超大直径盾构机不断亮相重大工程,频频上新的重大装备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提供了硬核支撑。

智能绿色技术广泛应用。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位居世界第一,自动驾驶车辆测试里程超过7000万公里。我国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已建和在建数量均居世界首位,总体应用规模和技术水平处于国际前列;长江干线2688公里航道实现电子航道图全覆盖,智慧航道快速发展。

李扬表示,交通运输部将围绕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这一目标,精心组织科技攻关、强化科技力量配置,以科技创新赋能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全年主要预期目标有望圆满完成
下一篇:中石化西南地区首个供氢中心投运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