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经济 > 正文

我国前七月服务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百分之八点一

服务业开放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本报记者 罗珊珊 齐志明 徐 阳    2023-09-13 11:11:39    人民日报

9月2日,习近平主席向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发表视频致辞强调,中国愿同各国各方一道,以服务开放推动包容发展,以服务合作促进联动融通,以服务创新培育发展动能,以服务共享创造美好未来,携手推动世界经济走上持续复苏轨道。

9月6日,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闭幕。10场高峰论坛、102场专题论坛、18场边会和72场推介洽谈……本届服贸会共达成1100余项成果,83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以政府或总部名义设展办会。在高水平开放政策推动下,我国服务贸易持续保持稳中向好趋势,为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注入新动力。

本届服贸会成功举办,进一步宣示了中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坚持开放合作的不变立场和坚定决心,进一步凝聚了全球服务贸易和服务业合作发展的重要共识和强大合力,进一步展示了中国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和服务业扩大开放的精彩亮点和突出成就。

数据显示,前7月,我国服务贸易继续保持增长,服务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8.1%。其中,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额同比增长11.7%,占服务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43.2%。

开放引领,服务贸易发展活力澎湃。

持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取消或放宽了增值电信、证券、银行、保险、文艺演出等服务业领域外资股比限制……服务业成为我国扩大开放的重要领域。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我国新增22个服务开放部门,提高了37个服务部门的开放水平。目前,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已扩大到11个,推出了1100多项先行先试政策措施。

本届服贸会上发布的报告《世界变局中的中国服务业开放》显示,2022年中国服务业开放指数为62.3,比2018年提高3%。开放指数的提升幅度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创新驱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

本届服贸会上,芯片技术、量子测控、卫星遥感、人工智能、数字医疗等领域专精特新成果集中亮相。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服务,我国经济跑出动能转换“加速度”。2022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8891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连续第九年位居全球第二。

由商务部牵头编制的《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报告2022》显示,随着服务进出口规模再创历史新高,离岸服务外包规模稳步扩大,转型升级效果明显。服务贸易已成为推动外贸增长、构建新发展格局、培育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重要力量。

服贸会期间,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共同主办2023合格评定服务贸易便利化论坛,进一步强化绿色贸易产业链条,提升中国制造、中国服务的质量和国际竞争力。

合作共赢,服务贸易发展未来可期。

本届服贸会,线下参展企业2400余家,线上参展企业6700余家。线下参展企业国际化率超过20%,覆盖28个服务贸易前30强国家和地区。

在服贸会期间举办的第七届中国服务贸易标准化论坛上,多项务实合作举措落地:国际标准化组织管理咨询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正式成立,这是该组织成立76年来首个管理领域的国际标委会秘书处落户中国;RCEP工商咨询理事会中国委员会服务贸易行业联络办公室成立,这是中国贸促会、中国国际商会为更好推动RCEP落地实施,在双边工商合作机制下成立的服务贸易领域首个行业联络办。

“国际标准作为世界的通用语言和通行规则,能有效消除贸易壁垒,促进全球服务贸易便利化和规范化。”中国贸促会副会长于健龙表示。

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达到5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6.1%。“我们将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与世界共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果,主动扩大优质服务进口,鼓励扩大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为推动经济全球化、恢复全球经济活力、增强世界经济发展韧性贡献服贸力量。”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副司长张国胜说。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和合共生建家园 命运与共向未来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