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完成了打卡。”7月16日,周日,陈先生一家从北京朝阳大悦城内的一家“网红”湘菜馆走出来。“这家特别火,感觉永远在排队。”虽然等位时间超过1小时,但陈先生认为味道好,性价比高,“很值”。
同样在这个周末,田女士临时组织同学聚会,为订不到饭店包间犯愁。“饭店说周末的包间得提前好几天订,当天或者提前一天根本订不到。”
今年以来,随着生活回归常态,人们对于餐饮尤其是线下餐饮的需求回归,餐饮行业成为最先呈现复苏迹象的消费品类,经历了年初两个月的调整期,从3月起餐饮收入强势增长,市场信心得到恢复。进入暑期后,随着旅游业旺季的到来,餐饮业更显火热之势。
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餐饮收入24329亿元,同比增长21.4%,餐饮、旅游等领域消费已超过疫情前水平。
火锅、中式快餐及正餐类复苏强劲
餐饮业的火爆带来的直接效应是餐饮企业经营状况的好转。从已披露的今年一季度的10家样本公司的财务表现来看,大部分餐饮企业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复苏趋势。超半数样本上市公司今年第一季度的营收超过2022年全年的1/4,第一季度营收平均同比涨幅超16%。其中尤以正餐复苏强劲。得益于营收的快速恢复,样本企业的息税前利润率也得到改善。正餐及中西式快餐的样本企业息税前利润率较2022年第一季度平均上涨13.6个百分点。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与普华永道合作的《中国连锁餐饮企业资本之路系列报告2023》对51家线下连锁餐饮品牌进行了调研。从调研数据来看,在经历了2022年一系列波折后,今年第一季度,51家餐饮品牌整体处于快速恢复阶段。超60%的品牌营收表现优于2022年同期。其中,火锅、中式快餐及正餐类恢复尤为迅速,分别有83%、75%及75%的品牌实现正向增长。西式快餐、风味小吃品类总体向好,营收持平或优于去年同期的品牌占比分别超75%及65%。调研的饮品品牌恢复程度不及预期,5家品牌中仅1家营收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另一方面,与疫情前水平相比,餐饮市场虽距离完全恢复尚需一段时间,但整体处于稳步增长态势,近半数品牌今年第一季度营收已持平甚至超过2019年同期。正餐、中式快餐及风味小吃等品类表现恢复程度快于其他品类。营收表现尚不及2019年同期水平的品牌中多数也已进入加速调整通道。超70%的恢复期品牌较2022年同期基本持平或实现了增长。
饮品类表现总体低于平均水平。尽管结果可能受到样本量限制影响,但依然可以从中看到饮品行业愈加激烈的竞争趋势。头部饮品品牌持续渗透下沉市场、下调定价策略争夺市场份额,而品牌线上运营带来的流量红利较难长期维持等诸多因素叠加,导致中小连锁规模、定位低线城市的品牌增长空间被挤压。
节假日效应拉动餐饮消费
假期出游带动的消费成为餐饮业恢复的重要引擎之一。经文旅部数据中心测算,今年“五一”假期国内旅游出行人次已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餐饮消费乘着热潮顺势成为社交媒体的热门头条,“淄博烧烤”等网红话题一度带动了淄博的旅游业发展,贴近山水等自然风光的小众旅游目的地利用抖音等内容平台的宣传,也吸引了众多游客观光打卡,带动餐饮消费。2/3的调研企业表示,“五一”节假日期间的可比同店营收已恢复甚至超过2019年同期。
从分品类的样本品牌“五一”期间营收表现来看,旅游经济对多数餐饮品类具有一定的拉动作用,但消费者旅游期间对餐饮的消费选择往往具有旅游目的地导向性。
一线城市始终是传统热门旅游目的地城市,这类城市拥有更多的网红餐饮品牌,但依托平时庞大的常住人口和较强的居民消费力,餐饮的旅游效应相对有限。而借助网络传播及便利的交通兴起的二线及以下旅游目的地城市,则是节假日效应的主要受益者之一,尤其是在经过旅游市场发展受限的3年,高强度的“特种兵式”旅游方式开始兴起,内容平台推送等使得游客在目的地城市更加倾向于选择有当地特色且没有消费场景限制的餐饮品牌,以达到最高的时间利用效率。
受制于不同城市的旅游热度、消费场景及连锁餐饮企业的覆盖度,样本企业“五一”期间相对于第一季度有所提升,但后续表现仍待观察。
报告指出,总体而言,不断升温的周末经济和假期出行都在加速餐饮市场复苏。
在全年的收入预期方面,过半样本品牌预计今年的营收能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中式快餐、正餐、火锅品类的受访者对餐饮市场复苏相对更具信心。超67%的样本品牌预计今年收入能恢复至2019年水平。其中,中式快餐和正餐品牌中分别有50%和42%的品牌预计能够实现正增长。西式快餐和饮品样本企业对今年相对悲观。仅20%的受访者认为能与2019年的收入持平。
在经营模式上,直营及混合模式的品牌对业务的复苏预期相对更乐观。近60%的受访者认为今年其品牌能够恢复甚至超过2019年的营收水平。而饮品及火锅等竞争激烈、头部品牌争夺存量空间的品类中,中小型加盟连锁品牌相对直营品牌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有市场空间的竞争,还有加盟商信心的重建。(记者 阎 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