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经济 > 正文

产业兴旺、生态优美、百姓幸福,安徽黄山——

和美乡村入画来

李俊杰    2023-07-20 11:47:19    人民日报

黄山脚下、太平湖畔,连片的高山茶园里,猴坑村村民们劳作正忙。

猴坑村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新明乡,海拔700余米,森林覆盖率超过90%。

好山好水出好茶。“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气候条件,村里积极引导村民发展茶产业。”猴坑村党总支书记方继凡介绍,目前,猴坑村共有茶园面积5400余亩,茶叶年产值超8000万元,茶产业已成为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主产业。

近年来,黄山市立足自身实际,加快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让乡村产业发展更旺、人居环境更好、基层治理更有效。

黄山市休宁县汪村镇田里村,小源河穿流而过。走进村子,一个个沿河而建、或圆或方的鱼池引人注目。活水进出,乌黑的草鱼在池子里游得正欢。

“我们这里的泉水鱼自古就远近闻名。早些年,因水体破坏,不少村民家里的鱼池都荒废了。”田里村党总支书记余翠华介绍,随着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在浙皖两省试点,县里推行了旱厕改造、垃圾治理等一系列措施。慢慢地,水质变好,最近几年,泉水养鱼又开始在村里盛行。

“现在,泉水鱼的价格是普通草鱼的好几倍!”余翠华兴奋地说,目前田里村已建208口鱼池,开了8家渔家乐,年户均增收约5000元,“以前是细水长流,不见鱼游,如今高山泉水清,草鱼都变‘金鱼’了!”

不只在田里村。眼下,休宁县有17个乡镇发展起泉水鱼产业,共有泉水鱼池6391口,示范合作社53个,示范专业大户86家,家庭养殖户近4000户,年产量2000余吨,综合产值达5.35亿元。泉水鱼产业已经成为休宁县促进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黄山市精耕“徽茶、菊花、中草药、泉水鱼”等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投入6.69亿元发展到村产业项目1604个,打响“田园徽州”“黟品五黑”“歙采缤纷”等区域公用品牌,开发徽茶、徽菊等产品600余款,去年该市农产品仅网络销售额就达39亿元。同时,通过开展微改造提升、微景区培育、微创意运营、微循环发展、微奉献治理“五微”行动,培育出艺“蔬”临河、塔川秋色等“微景区”176个,打造旅游风景道10条,乡村旅游覆盖全市七成以上村庄。

数据统计显示,2022年,黄山市村集体经营性收入4.42亿元,同比增长75.3%,稳步走出一条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路。

驱车从休宁县城出发,沿着蜿蜒的县道行驶约一个小时后,便抵达位于新安江上游的流口镇流口村。蜿蜒清澈的新安江源、干净整洁的通村道路、清新美丽的农家院落……如今的流口村,俨然一幅和谐美丽的乡村画卷。

“前些年可不是这样的。”流口村村民盛杏源指着面前的河道向记者介绍,“过去大家都把垃圾往河里扔,岸边挂满了花花绿绿的塑料袋。自从2016年村里开了黄山市第一家‘生态美超市’,平日这些被随手扔掉的垃圾都可以兑换生活用品,大家都不再乱丢垃圾了。”

时至今日,“生态美超市”这一创新模式已经在新安江流域建成了407家,覆盖新安江流域黄山段沿江所有行政村(社区),成为农村环境治理的重要载体。

乡村要发展,环境是底色。黄山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朱洪平介绍,黄山市坚持乡村绿色生态循环发展,在安徽率先推广农药集中配送,全域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同时,打造全域茶叶无农残城市,建设区域性绿色生态产品交易中心,推进排污权、用水权、林业碳汇市场化交易,努力让绿水青山成为老百姓的幸福靠山。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既要有“面子”,更要重“里子”。近年来,黄山市深入挖掘徽州文化优秀因子,深化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实践,创新推出“驻村夜访”“群众点名、领导接访”“迎客松义警”等有效做法,并依托“生态美超市”“信用超市”等载体,推深做实村规民约积分制,激发农户参与治理内生动力,引领群众向上向善。

眼下的黄山市,一幅农业有干头、农村有看头、农民有奔头的新安山居画卷,正和着乡村振兴的号角,在青山秀水间铺陈开来。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国是论坛:2023年中经济形势分析会”专家座谈会举办
下一篇:在中国市场“上新”提速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