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经济 > 正文

携手跨境电商合作, 中国东盟擦出“新火花”

2023-07-17 15:18:14    国际商报

当前,中国与东盟的跨境电商合作正擦出“新火花”——一边是近十年来中国跨境电商发展势头强劲,2022年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首次突破2万亿元;另一边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正在商议包括数字经济在内的更加开放的3.0版。

“东盟是当前中国跨境电商合作的优先方向。”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执行理事长、RCEP产业合作委员会主席许宁宁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东盟发起主导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实施以来,中国和东盟贸易快速增长,跨境电商合作需求上升,未来大有可期。

跨境电商成为推动经贸合作新引擎

作为一家在东盟地区耕耘多年的建筑板材生产公司,疫情发生以来,跨境电商在该公司的出口业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20年线下渠道受阻,公司大力开拓跨境电商渠道,并从2021年3月开始在阿里国际站上做跨境直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这一方面缘于跨境直播能够让海外客户直观地看到产品的整体效果;另一方面也得益于近年来东南亚国家电商业务的迅速发展,我们的客户对跨境直播的接受度很高,大大节省了彼此的时间成本和贸易成本。”临沂晨特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业务经理郑佳勇对国际商报记者说。

经过几年的探索和研发,晨特在跨境电商渠道的收获不止于此。郑佳勇说:“借助跨境电商,公司也开拓了新品类。通过国际站上的数据参谋和产品参谋等数字化工具,去年公司开设了吸音板跨境电商店铺。目前吸音板在东南亚地区的业务量持续稳步增长。”

如今,跨境电商和直播浪潮南下东盟不仅为企业提供了一条不同于传统贸易的出海路径,也成为拉动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新引擎。

数据显示,中国与东盟连续三年互为最大的贸易伙伴。今年上半年,东盟继续保持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中国对东盟进出口3.08万亿元,同比增长5.4%,占同期中国外贸总值的15.3%,比去年同期提升了0.5个百分点。

自RCEP生效以来,东南亚跨境电商市场备受关注,中国电商平台也相继进驻,抢占这片“蓝海”。“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协定专门有一章‘电子商务’,签约方共同就电子商务开放市场达成了一系列共识。这一有利条件为中国与东盟在跨境电商领域的高质量合作提供了优先可行方向。”许宁宁说。

与此同时,探索数字化转型,助力数字经济发展,也是中国与东盟面对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作出的共同选择。许宁宁说:“中国已与东盟达成了有关数字经济合作的共识文件。双方正在商议更加开放的3.0版自贸协定。3.0版将包括数字经济合作领域,呈现出更加有利于跨境电商合作的制度安排。”

共同冲破制约跨境电商合作的障碍

当前,中国与东盟跨境电商合作方兴未艾。东南亚已成为全球电子商务增速第二快的市场。中金公司相关研究预计,随着电子商务渗透率提升,东南亚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将从2019年的390亿美元增长至2025年的2330亿美元,对应复合年均增长率35%。同时业内人士也指出,现阶段,东盟国家依然面临仓储物流、移动通信等基础设施不健全,跨境电商人才匮乏等问题,且中国与东盟各成员国之间还未建立统一的跨境电商电子支付方式和平台,也加大了跨境电商企业违法违规风险。

“当前企业需要有效抓住RCEP带来的新机遇,借助中国与东盟的紧密经贸合作关系,发展与东盟国家的跨境电商合作。”对此,许宁宁建议,首先,中国与东盟各国应积极落实好已经达成的关于数字经济、跨境电商合作的多边、双边共识文件,并不断扩大新的共识,切实冲破制约跨境电商合作的有关障碍。

其次,各有关方要掌握情况,积极行动。应了解东盟及其成员国发展电子商务的规划、政策、动态,了解双边、多边合作共识并积极参与到实施之中,这有利于借势取力,让合作事半功倍。

再次,应建立行业合作机制。尽快成立中国东盟跨境电商行业合作委员会、RCEP跨境电商行业合作委员会,以每个国家相应的商协会、龙头企业作为代表共同组成行业合作委员会来推动行业合作,提升合作水平。(记者 白舒婕)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稳定全年粮食生产有了坚实基础
下一篇:5.5%!积极信号越来越多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