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是企业的饭碗。由于世界经济衰退风险上升、外需减弱,以及受保护主义、地缘政治的影响,今年以来外贸企业压力明显增加。对此,一段时间以来,全国各地主动出击,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争取更多订单,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本人认为,在积极开拓市场的同时,也要注意规避各类风险,从长期性和全产业链战略层面进行深入思考。
放眼全球
观察国际贸易形势
2022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值42.07万亿元,同比增长7.7%。其中,出口23.97万亿元,增长10.5%;进口18.1万亿元,增长4.3%。从福建省来看,全省货物进出口总值1.98万亿元,占全国4.7%,同比增长7.6%。其中,出口1.21万亿元,占全国5%,增长12.3%;进口0.77万亿元,增长0.9%。
去年国际贸易呈现三大特点:一是国内经济韧性足。去年全国、福建省外贸在疫情反复、世界经济低迷、地缘冲突加剧等复杂环境下走高,国内经济展现出的强劲韧性对外贸形成有力支撑。二是全国、福建省外贸均高基数增长、创新高。其中,全国、福建省出口均实现两位数高增长,规模均创历史新高。三是对主要经济体贸易均增长。我国对东盟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分别同比增长15%和19.4%,对欧盟和美国虽然只分别同比增长5.6%和3.7%,但增幅也高于GDP增幅。
去年国际贸易恰逢三大利好:一是新政策红利。《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跨周期调节进一步稳外贸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外贸保稳提质的意见》等多轮稳外贸政策先后出台,各地政府纷纷出台稳外贸配套政策,政策红利不断释放。二是新出口动能。电动汽车、光伏产品、锂电池等“新三样”,正在成为我国高技术、高附加值、引领绿色转型产品的出口新增长点;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外贸新业态占外贸比重达7%,贸易数字化等外贸新模式加速蓬勃发展。三是新贸易格局。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比超五成,达到60.8%,稳外贸基础更加坚实;对RCEP贸易伙伴国的出口增长17.5%,对“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占比达32.9%,多双边贸易合作“全面开花”。
去年国际贸易遭遇三重制约:一是全球经济低迷。长期以来随着世界经济过度依赖金融经济发展模式、全球劳动生产率持续放缓、银行风险持续向金融领域转移、全球经济持续过度的新自由主义以及地缘政治和冲突的加刷,主要经济体滞胀态势明显,全球经济持续低迷。二是贸易保护主义加剧。2017年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拜登政府目前构建印太经济框架,“小院高墙”式的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加剧。三是疫情影响。线下展会受到一定程度影响,一些云展会拓订单的效果并不明显。
立足本地
正视贸易困境
以福建泉州为例,2022年泉州市货物进出口2711.9亿元,同比增长3.6%。其中,出口1994.6亿元,下降2%;进口717.3亿元,增长23.4%。该市外贸呈现出以下五个特点:
一是“优区位低增长”。在全国、福建省两位数高增长的大背景下,泉州出口下降;同时,去年福建省出口在全国占比(5%)高于GDP在全国占比(4.5%)0.5个百分点,而泉州市出口在全省占比(16.5%)则落后GDP在全省占比(22.8%)6.4个百分点,与泉州沿海区位优势不相匹配。
二是“强生产弱出口”。去年泉州市GDP在福建省占比22.8%,体现了该市强大的生产能力,强生产态势明显;但去年泉州出口占比GDP仅达16.5%,低于全国(19.8%)和全省(22.7%)的平均水平,说明外贸出口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和潜力。
三是“多星星少月亮”。泉州外贸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2021年全市出口超亿美元企业仅29家,缺乏支撑性外贸龙头企业;这也间接导致自相残杀低价恶性竞争愈演愈烈,协会联盟作用发挥不够。
四是“重加工轻研发”。多以加工产品为主,为了打开市场,有的企业研发投入少,产品依靠模仿的企业多;自主品牌建设薄弱,出口产品中高新技术产品占有量少,这种粗放型贸易方式造成出口增长量不高。
战略思考
增强贸易韧性
有订单才有“活儿”干。订单后面跟着的是产业链、供应链。这就需要我们走出去,不仅要争取出口的订单,还要吸引更多的来华投资,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更快融入全球新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关键词一:开拓“新蓝海”。总体来说,现在出海开拓订单更加关注的是美、日、欧等传统市场。但这些发达国家高通胀,市场消费低迷。对此,我们也要多花力气去开拓“新蓝海”。一是“多双边合作国家”。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别是东盟成员国市场,这些国家的市场中藏着更大机会,对货物也同样有巨大需求,快速抢占这些新市场对中国企业来说是一大机遇;再如“金砖”国家,南非人均GDP达6700美元,也有较大需求和较高购买力。二是“非传统市场”。如非洲有不少国家的人均GDP在2000美元上下,相当于中国在2000年年初的购买力水平,比如说拥有2亿人口的非洲最大经济体尼日利亚,拥有1亿人口的埃及等,都是值得我们去深入开拓的。三是“非传统渠道”。积极拓展跨境电商、市场采购、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等贸易新业态,云上参展、独立站营销、TIKTOK视频营销等贸易新渠道,为外贸企业的获订单、拓市场提供更高效、多维度的解决方案;在主动“走出去”参展、开拓多元化市场的同时,通过线上平台获客、借助大数据寻找商机、提升贸易数字化水平,也是重要突破方向。
关键词二:打造“新优势”。我们要真正走进海外市场、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带动国内设备、产品、技术出口和富裕产能输出,提升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一是推动“品牌出海”。从产品“走出去”向品牌、渠道、研发、标准“走出去”跨越,开始真正的国际化经营,出海进行国际市场营销,打造自主品牌和国际知名度,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和水平。二是推动“拼箱出海”。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单个订单的数量变小、金额变少,但批次增多是一大趋势,外贸企业为适当减少库存占用,加速资金周转以迅速响应市场的需求,拼箱出海成为众多中小企业的选择。对此,泉州亟待加快大型组货拼箱场地建设,既满足当前泉州中小外贸企业订单“小批量多批次”需求,也有望将“往外跑”的运输单元重新拉回泉州市,有助于形成区域通货一体化的“大物流”平台。三是推动“抱团出海”。随着出入境“自由行”进程的加快,企业可能会为了完成海外订单而开展国内供应链竞争,从而使得生产和物流的成本压力变大,陷入恶性竞争。对此,要坚持政企联手、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政府部门因势利导,企业争分夺秒拜访客户、争取订单,提高整体议价能力,为企业降低成本和风险,实现了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协同效果。
关键词三:规避“新风险”。在现阶段出海抢订单中,要注意规避以下风险:一是通关风险。主要来源于买家所在地的海关法规,一方面可能由于卖家不了解市场地的监管规则,无意中触犯了相关法规。另一方面可能出于卖家的侥幸心理,为获取利润铤而走险,谎报瞒报,未如实汇报出口商品的信息,从而产生一系列复杂的清关风险。二是汇率风险。提前预判外汇波动带来的影响与风险,如受欧美持续高通胀、美联储加息等多重因素影响,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成为常态,要鼓励外贸企业树立汇率中性理念,积极使用各种汇率避险金融工具,应对不确定性挑战。三是合规风险。出海过程中一定要将“合规”牢记于心,做好预判,及时关注规则变化.如与国内明朗的税收政策不同,企业可能对境外出口地税收政策缺乏了解,或者对其理解存在偏差,面临税务合规性挑战。再如RCEP将著作权、商标、地理标志、专利、外观设计、遗传资源、传统知识和民间文艺等全部纳入知识产权保护范围,对知识产权执法亦有所强化,知识产权侵权适用刑事程序和刑罚,企业应及时适应RCEP知识产权保护规则,减少知识产权诉讼风险。
(作者系福建省泉州市贸促会副会长、福建省泉州国际商会副会长)